正文描述:《【教学设计】《蒹葭》(语文苏教九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蒹葭》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山东德州耀华中学韩老师一、教学模式分析:读诵赏析的形式。二、教材分析:《蒹葭》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兼葭》是-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着之情。诗是生命永恒的琴弦,诗是生命永远的海洋。不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诗语即心语,读诗是一次心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也就赋予诗丰富的生命内容和思想内涵。这切合新课标对诗词鉴赏的要求:领悟作品的内涵,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
2、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朗诵全诗。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与意境。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赏析。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品味诗歌的美,增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背诵。难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五、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诗经》的知识,初步了解《诗经》内容。老师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蒹葭》,师点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一个如诗如梦的意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首歌的歌词《蒹葭》,去聆听三千多年前的华夏先人,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吟唱的缠绵悱恻的情感。设计意图:音乐创设情境,激
3、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学习。二、检查预习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儒家经典之一。它收集了从公关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年到公元前六世纪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共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乐歌,共40篇。《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介绍诗经六义: “风”——国风,各
4、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设计意图:对诗歌的创作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有初步了解,以便更好地学习理解诗歌。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要求学生在预习基础上,正字音并理解大意,投影展示生字及解。蒹葭(jiānjiā)溯洄(sùhuí)萋萋(qīqī)未晞(xī)湄(méi)跻(jī)坻(chí)沚(zhǐ)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师讲解古诗词的断句读法:四言诗(二/二拍)、七言(四/三拍)。示范读第一句有节奏和无节奏的区别,然后让学生朗读诗,说一说怎么划分节奏。讲解:《蒹葭》是四言诗,对于四言诗的诵读
5、,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应该是两字一顿,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指名朗读(男女生各一示范)4.要求学生4人一组结合注释译读全诗。5.要求、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全班感情朗读。设计意图:过反复诵读,熟悉课文掌握课文的韵律节拍。四、再读诗歌,感知内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描写的故事内容。2.这一内容是通过哪些画面展示的,用简单语言描述。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点拨评价1.《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2.师点评总结并投影展示学生描述的自己看到的画面(白露秋霜图、秋水伊
6、人图、艰难困组图、求而不得图)。设计意图:过培养学生自己分析理解课文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五、赏读诗歌,体会诗美1.体会意境美:生朗读课文,思考这幅画面中出现了哪些景物?(用笔标记出来)它们有什么特点?蒹葭:苍苍、萋萋、采采-----都是很茂盛的样子。白露为霜、未晞、未已——这是朝露结融的过程,时间发展,暗示了诗人寻觅时间之长—从黎明时分到岸边寻觅伊人,直到旭日东升。蒹葭:苍苍、萋萋、采采-----都是很茂盛的样子。2.感受情感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样朦胧又凄清的意境之中,又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执着。诗人一会儿溯游从之,一会儿溯洄从之,谁知会有几个反复,正是这样的重章叠句的
7、表现形式,不仅使得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而且强化了主人公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热烈向往爱情和执着又坚贞的人物形象。体味到主人公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六、精读课文,探究写法1.重章叠句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如:首章的“苍苍”,次章的“萋萋”,末章的“采采”,写出了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