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19825
大小:18.9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8
《印度聚氨酯产业发展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印度聚氨酯产业发展现状导读:印度聚氨酯市场是公认的全球几个新兴市场之一,2007年产量达到16.2万吨。未来几年里,增长率会在9-15%,到2010年产量预计达到24.5万吨。然而,尽管需求会长时间保持15-20%的增长率,但薄弱的生产能力却很难跟上需求的发展。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印度本土企业家积极谋求发展,有些已经表示要排除一切压力扩产,有些还是隔岸观火。但是无论如何印度聚氨酯市场也是一片亟待开垦的新兴市场,全球知名聚氨酯系统料生产商如巴斯夫、拜耳、陶氏、亨斯迈等已是纷纷建立系统料企业,开始积极进军。对此市场人士都拭目以待,期待印度聚氨酯原料生产能有大突破。 原料供应现状 印度主要从韩国、日本和欧洲进口环氧丙烷。印度对环氧丙烷和多元醇的需求非常大,最近两三年里增速达到20-30%,主要体现在保温材料用硬泡、汽车坐垫用软泡等。 印度政府自今年2月10日以来对陶氏和壳牌的3000分子量的软泡用多元醇征收反倾销税。 TDI需求量:块状泡沫2.5万吨、模塑泡沫2.5万吨,增速达到两位数。本地价格异常昂贵。 现有印度本土原料生产商代表 环氧丙烷和多元醇:Manali石化有限公司是印度唯一一家环氧丙烷生产商,目前有两座环氧丙烷/多元醇和丙二醇的生产设施,一座是采用Arco生产工艺,一座是采用Enichem生产工艺;环氧丙烷产能是3万吨,多元醇产能是1.5万吨。产品销售覆盖整个印度,甚至还出口部分丙二醇和多元醇。Manali石化有限公司经理GRamachandran透露,最近两三年里印度对环氧丙烷和多元醇的需求增速达到20-30%,因此计划未来两年内把环氧丙烷产能扩至5万吨,多元醇产能翻番至3万吨 聚醚多元醇:ExpandedPolymerSystems私人有限公司是印度第一家多元醇企业,也是唯一一家同时生产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的厂家。1983年开始涉足多元醇业务,1991年成功研发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生产工艺,目前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产能各为5000吨。正在Gujarat州Dahej地区工业园内新建一座产能为2.4万吨的聚醚多元醇工厂。今年末完成增产5000吨,预计2009年末就可以达到2.4万吨的满负荷生产。Bhuta对此次扩产给予厚望。目前公司年销售额为3000万美元,扩产后的3、4年间希望有突飞猛进的进步,目标是1.25亿美元。环氧丙烷的采购来源是利安德巴塞尔的台湾工厂,以后会从沙特基础工业进货(Sabic)。产品现主供硬泡保温材料生产,但随着产能的扩大应用领域也会扩大。公司经理MukeshBhuta说目前印度多元醇的供求存在很大的差距,由进口来弥补。但随着产能12-15%的年均增长速度,本土企业会占有更多的市场分额。 TDI:GujaratNarmadaValleyFertiliser有限公司(GNFC)是印度唯一一家异氰酸酯生产商,打算投资4亿美元在Gujarat州建立一座5万吨的新TDI生产设施没,预计2010年上线。现已有一座1.7万吨的TDI生产设施,采用瑞典Chematur公司的技术,新设施还将采用相同技术。 目前印度TDI供求已有脱节,但经理TNatarajan认为,只要国内产能跟上了,消费也会随之增加。Natarajan还透露,准备进军聚氨酯生产,未来打算建立MDI工厂。 GNFC的优势在于,因为有现成的苯胺工厂和硝酸工厂,原料供应不成问题。另外,Gujarat州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海运和火车运输都很便捷。GNFC离Dahej港口只有40公里,出口物流也是相当便利。 老生产商的看法: 印度聚氨酯产业必须得到当地大型原料生产商的支持才能发展 U-Foam是印度聚氨酯企业的开山鼻祖之一,其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MSarangapani说道:“印度聚氨酯行业应该带头建立大规模的生产基地,生产世界先进水平的多元醇、异氰酸酯和各种添加剂。”他认为本土企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投资几十亿的卢布(合约2500万美元)”,就可以让现有的生产设施形成规模。他还呼吁道,“特别是石化业巨头应该注意到塑料行业的这一分支(即为有些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印度石化巨头RelianceIndustries有限公司可能会响应Sarangapani的提议。因为该公司最近被曝正在调 研印度异氰酸酯市场,未来可能会生产这方面的原料。据悉,RelianceIndustries有限公司目前生产苯和甲苯,但还没有异氰酸酯的生产技术。 TDI扩产背后的动力 GNFC经理TNatarajan在接受印度PUTECH2008采访时道出此次扩产的推动力。印度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行业看到了希望。“看看家居装修、房地产和汽车领域,现在的投资是多么踊跃,而顾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级,我们对聚氨酯行业充满信心。” 扩产面临的困难 聚氨酯业内专家GuentherOertel博士指出印度聚氨酯产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困境。“聚氨酯原料严重短缺,贸易赤字非常严重。”那如何让印度聚氨酯产业自给自足呢?“通过建立合资企业”,而且“要把工厂建立在离加工商近的地方和聚氨酯快速发展的市场。” 哪些是“聚氨酯快速发展的市场”呢?Oertel博士认为是中国、印度和东欧,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速度均超过全球平均5%的水平。但就目前形势看来,全球聚氨酯系统料企业巨头们如巴斯夫、拜耳等都暂时将扩产的目光投向中国。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巴斯夫聚氨酯亚太区集团副总裁周应赐先生在参加完PUTECH2008后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印度有一家异氰酸酯生产商,当然存在未来增加的可能。但是在印度却很难说是需求的增长带动生产,还是先扩大产能再培养市场。周应赐还指出,因为欧元兑美元一直在升值,导致从欧洲进口原料越来越困难。 大生产商的足迹 亨斯迈:不温不火 2005年在孟买建立一座系统料企业亨斯迈(印度)国际私人有限公司,雇有40名员工。亨斯迈欧洲中东非洲印度地区聚氨酯业务部副经理NickWebster说:“我们30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印度的业务了”,起先是提供技术服务和客户服务,到三年前建立这个合资企业。今年3月10日设在德里的新办公处又开张,雇有10名员工。 谈到未来发展计划,NickWebster说:“通过一系列的投资计划和几个步骤扩大复合材料和合资企业的生产能力。”其中一些明年就会开始,一些则是几年后。 陶氏:维持先行者地位 目前在孟买有一个服务中心,在Pune还有一个MDI终端和一个研发中心。陶氏正在扩建孟买的系统料企业,预计2008年第二季度完工。现在的产能接近2万吨,2003年只有1万吨。看来陶氏是要稳步拓展印度市场并维持领导地位。孟买工厂的软质聚氨酯产品主要应用在汽车坐垫方面,硬质产品则是应用在仪表盘方面。 不光如此,陶氏在当地备有MDI和多元醇散货库存,保证当地客户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产品。 APU:亚洲公司的探路人 新加坡亚洲聚氨酯公司(APU)首席执行官ErmanTan透露APU也有在印度建立聚氨酯系统料企业的计划。“我们目前正在做一些评估工作和选址事宜。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日期,但肯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APU目前在印度有四处客户服务和支持中心和一个分销网络。 拜耳:骑驴看本 2006年在Nodia建立一座系统料企业,也有未来增设系统料企业的长期计划。“如果聚氨酯需求扩大的话,我们未来肯定会有所行动。”商务经理AndreasStumpf博士说道。 巴斯夫:稳扎稳打 2006年在孟买建立系统料企业,雇员40名。援引周应赐的话说:“巴斯夫认为印度是另一个激动人心的增长点,也准备了很多发展战略。”一旦机会成熟就会追加投资。 原先重点市场是西部和北部,但现在东部地区如Chennai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巴斯夫将继续致力于汽车、建筑、电器和鞋类方面的应用。 全球知名公司的行动 被问到有没有计划在印度建立一座世界级的异氰酸酯工厂时,亨斯迈欧洲中东非洲印度地区聚氨酯业务部副经理NickWebster透露道:“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机遇,但没有特别考虑印度。”他还说,目前亨斯迈MDI双轨计划中一项是在中国,另一项将在欧洲建立一座40万吨产能的工厂。当然,印度市场也是战略考量之一。“印度(要发展聚氨酯产业)需要在两方面加强。一个是市场要进一步发展。一个是石化工业的发展。”后者至关重要,因为异氰酸酯“加工过程复杂、有难度”,故“异氰酸酯工厂需要可靠的石化基础设施作后盾。” 拜耳材料科技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回答就显得一针见血。商务经理AndreasStumpf博士说到:“拜耳只会随着印度聚氨酯发展潮流,而不会主动带动其发展。”目前拜耳从欧洲进口原料提供印度市场,今后将从上海漕泾一体化生产基地进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