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20517
大小:8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6
《专硕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吉林建筑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管理方向)一、适用工程领域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管理方向领域代码:085213二、学科简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一直围绕基本建设领域,始终注重与建筑科学、土木工程学科紧密结合,突出专业特点,以绿色建筑与低碳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建筑与经济管理、建筑信息化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五个研究方向,形成了一批重要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应用成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等有关规定,针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2、,结合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其特色,并符合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适应社会企业需求,在充分吸取以往研究生培养,特别是工程类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如下:三、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适应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和科技进步需要的专业人才,以及适应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此要求研究生做到:1、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部门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在所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专门社会实践、业务实践、技术开发及应用等的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和有一定外语听说能力。3、掌握一门外语。具体
4、要求如下:1、掌握学科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在所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2、具有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专业与实践理论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以及参与具体业务实践的能力。3、身体健康。四、主要研究方向01、绿色建筑与低碳管理02、建筑经济与管理03、房地产开发与管理04、建筑信息化管理05、工程项目管理五、学习方式及年限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全日制一般为3年,课程学习一般为1.5-2年(包括专业实践),可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4年。六、新入学研究生导师双
5、选导师双选应在每年的9月30日前完成并向研究生处提交符合要求的材料。1、提交材料导师双选登记表(导师用)导师双选登记表(学生用)导师双选情况汇总表2、培养方案制定导师双选后应立即进行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导师须按学校研究生教育文件要求,为研究生制定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一式三份,研究生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本人各存一份。3、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限制根据学校导师管理文件规定,新遴选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首次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为1~2名;副教授级职称不超过3名,教授级职称不超过4名。校内导师纵向科研项目经费5万元及以上、横向科研项目经费15万元及以上可以增加1个名额,增加名额总数
6、每年不得超过2名。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严格控制外聘导师参与指导研究生的比例,外聘导师每年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不超过1名。培养在职研究生的名额不在上述控制范围内,但每位导师每年指导在职研究生的数量不得超过2名。4、导师双选一经确定,不得更改。确有特殊情况须变更导师,须上报研究生处并经校领导批准后实施。导师变更后须重新进行培养方案制定、开题和中期检查等各环节。培养方案制定后一律不得修改。研究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完成课程学习。5、同一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论文(不含在职工程硕士),连续两次(即连续两年一年一个或同一年两个)出现外审不通过者(两个外审成绩平均不足70分或其中一个外审成绩不
7、足60分,下同),次年指导研究生数量缩减一半;连续三次(即连续三年一年一个或同一年三个或连续两年累计三个)出现外审不通过者,停止招生一年;连续四次(即连续四年一年一个或同一年四个或连续三年内累计达到四个)出现外审不通过者,停止导师资格,两年以内不得再次申报导师遴选。七、培养方式培养方式采取系统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可分阶段进行,也可平行交叉进行,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指导工作实行在学院领导下导师负责制或指导小组集体负责制。指导教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研究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