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可能性——掷一掷》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掷一掷》教学设计与反思荔湾区乐贤坊小学:陆秀华2016.11.29【设计思想】本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运用"五个阶段,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这两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教材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
2、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从知识内容上看,整个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组合(质疑)。教材通过让学生同时掷两个相同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把两个朝上的数字相加,看和可能有哪些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根据前面所学的"组合"知识,学生可以把两个数字相加的和的所有情况列出来。2、事件的确定性与可能性(试验)。在上面的所有"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两个数的和2,3,
3、4,…,12都是可能发生的事件,但不可能是1和13,这是一个确定事件。 3、可能性的大小(验证) 。 虽然掷出的两个数的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教材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探索、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由于学生还不会求掷出每个和的确切"概率",所以只是通过实验粗略地比较一下。【学情分析】 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更重要。这节课在学习了可能的基础上,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利用“组合”知识来探讨可能性的大小。这些数学方法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这些数学思
4、想和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本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渗透比较、归纳,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3、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两个色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原理。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学策略与手段】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每小组两个色子及统计图表。【教学
5、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小朋友都玩过色子吗?(板书"色子")一颗色子中藏着哪些数学知识?(色子上有6个数、有6个面,是个正方体……)2、掷一颗色子掷出的数可能是哪些?(1—6)掷出每个数的可能性相等吗?这太简单了,难不倒你们,老师想再加入一个色子来掷一掷,看谁在玩中能发现其中的数学奥秘。(板书)2、自主思考:(1)同时掷两颗色子,得到两个数的"和"可能有哪些? (2)掷出的两个数的和可能是1或13吗?为什么?(不可能,因为两个数的和最小是2,最大是12。)(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色子,并通过游戏探究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步探索,猜想交流。
6、 游戏探究,师介绍规则:同时掷两个色子,它们的和会出现11种结果。老师准备把这11种和分成两组进行比赛:A组:和是2、3、4、10、11、12;B组:和是5、6、7、8、9。一共掷20次,掷中的次数多的组为胜。(1)猜一猜。哪一组赢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2)比一比。请两组的代表上来掷色子,一名学生当记录员,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比赛情况。赛后公布比赛结果。师:看到这样的结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赢得小组是幸运吗,还是有依据的?三、实验操作,验证猜想。(分组合作)1、为便于研究,4人为一组合作。实验材料:每组一张统计表,一支彩笔,两颗色子。实验方法:①轮流
7、掷,一人掷色子并算出两数字和。一人根据掷出的"和"完成统计图,"和"是几,就在几的上面涂一格,涂满其中一列,实验结束。 ②观察统计图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中间数字的"和"出现次数比较多,中间高,两边低……)2、汇总各小组记录表,利用Excel工作表制成大数据统计图,提升说服力:预设:会绘制出两边低、中间高的“山”型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为什么B组赢得可能性大?(中间数字的和出现的可能性大) 四、回顾整理,概括提升。1、为什么掷出和是5、6、7、8、9的可能性较大?我们利用“组合”的知识来研究。各组动手写一写,说一说,完成表格(以和是5为
8、例说明填法,注意做到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