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温度》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温度》说课稿物理李晓艳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P47—P52),下面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设计、板书设计、布置作业。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内容要点:1)温度的定义;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摄氏温度;4)温度计的使用。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温度”和“温度计”不仅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的基础。温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是学生必备的生活知识。本节课从物理学角度认识温度的有关
2、知识。从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科学态度。3、学情: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较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我们学校的孩子更甚。因此这节课分2课时,把体温计和寒暑表放在第二课时。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值。三、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教学的难点: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冷水、热水各12杯,温水1杯,实验室用温度计1
3、2支,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预习教材17页的“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五、教学方法:这节课运用讲授、讨论和实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参与讨论、实验,从中学会分析、归纳,形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六、教学思路设计:1、创设教学情境(激趣法):新课导入一: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给人的冷热感觉都不同,我们来说说春夏秋冬四季的感觉(用多媒体出示图片)。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日严寒。这些天气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呢?回答:与温度有关,引出温度。播放一组图片,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
4、度叫做温度。新课导入二: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冷水、温水和热水,把右手食指插入放到热水的烧杯里,左手食指插入放到冷水的烧杯里,稍停一会,再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认识到仅仅通过感觉是不能判断温度的高低的,从而认识到制作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必要性。2、新课教授:第一环节:温度计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小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用橡皮塞塞住瓶口,一个简易温度计就做好了。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结论:放入热水
5、里,细管中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那么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量温度的?结论: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有的用煤油)设计此处,更好地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现在手里拿的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它的基本结构:玻璃管、玻璃泡、液体、(发现有一根细得跟人的毛细血管一样,我们称之为毛细管)毛细管。现在与自制温度计进行比较:小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位?(玻璃泡)自制温度计上的细管,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位?(毛细管)这么细有什么好处呢?(玻璃泡中的液体只要有一个微小的膨胀,毛细管中液柱的长度就会有明显的改
6、变。)设计此处,理解温度计中玻璃泡和毛细管的作用。继续观察实验室用的温度计,除了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外还有哪些?通过几个问题,从而引出第二环节: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由瑞典的摄尔修斯提出的,是温度的单位,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但我们常用的是摄氏温度。0摄氏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100摄氏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接着让学生了解常见温度值。趁热打铁进行练习。提醒学生注意:分度值。[过渡语] 知道了温度计的结
7、构、原理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呢?第三环节:温度计使用测量温度前: 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测量温度时要注意: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测量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冷水热水温度/℃3、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什么问题?设计
8、意图:通过本环节,有助于梳理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