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第3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版)《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运筹学第1章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第3节单纯形法钱颂迪制作第1章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第3节单纯形法3.1举例3.2初始基可行解的确定3.3最优性检验与解的判断3.4基变换3.5迭代(旋转运算)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的思路:一般线性规划问题具有线性方程组的变量数大于方程个数,这时有不定的解。但可以从线性方程组中找出一个个的单纯形,每一个单纯形可以求得一组解,然后再判断该解使目标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变小,决定下一步选择的单纯形。这就是迭代,直到目标函数实现最大值或最小值为止。这样问
2、题就得到了最优解,先举一例来说明。注:单纯形是指0维中的点,一维中的线段,二维中的三角形,三维中的四面体,n维空间中的有n+1个顶点的多面体。例如在三维空间中的四面体,其顶点分别为(0,0,0),(1,0,0),(0,1,0),(0,0,1)。具有单位截距的单纯形的方程是∑xi≤1,并且xi≥0,i=1,2,…,m。3.1举例例6试以例1来讨论如何用单纯形法求解。例1的标准型为:约束方程(1-12)式的系数矩阵从(1-12)式中可以看到x3,x4,x5的系数列向量P3,P4,P5是线性独立的,这些向量构成一个基
3、对应于B的变量x3,x4,x5为基变量.从(1-12)式中可以得到(1-13)将(1-13)式代入目标函数(1-11)得到当令非基变量x1=x2=0,便得到z=0。这时得到一个基可行解X(0)X(0)=(0,0,8,16,12)T这个基可行解表示:工厂没有安排生产产品Ⅰ、Ⅱ;资源都没有被利用,所以工厂的利润指标z=0。从分析目标函数的表达式(1-14)可以看到非基变量x1,x2(即没有安排生产产品Ⅰ,Ⅱ)的系数都是正数,因此将非基变量变换为基变量,目标函数的值就可能增大。从经济意义上讲,安排生产产品Ⅰ或Ⅱ,就
4、可以使工厂的利润指标增加。所以只要在目标函数(1-14)的表达式中还存在有正系数的非基变量,这表示目标函数值还有增加的可能,就需要将非基变量与基变量进行对换。如何确定换入变量,换出变量一般选择正系数最大的那个非基变量x2为换入变量,将它换入到基变量中去,同时还要确定基变量中有一个要换出来成为非基变量,可按以下方法来确定换出变量。现分析(1-13)式,当将x2定为换入变量后,必须从x3,x4,x5中确定一个换出变量,并保证其余的都是非负,即x3,x4,x5≥0。当x1=0,由(1-13)式得到x2取何值时,才能满
5、足非负要求从(1-15)式中可以看出,只有选择x2=min(8/2,-,12/4)=3时,才能使(1-15)式成立。因当x2=3时,基变量x5=0,这就决定用x2去替换x5。以上数学描述说明了每生产一件产品Ⅱ,需要用掉各种资源数为(2,0,4)。由这些资源中的薄弱环节,就确定了产品Ⅱ的产量。这里就是由原材料B的数量确定了产品Ⅱ的产量x2=12/4=3件。为求得以x3,x4,x2为基变量的一个基可行解和进一步分析问题,需将(1-13)中x2的位置与x5的位置对换。得到用高斯消去法将(1-16)式中x2的系数列向量
6、变换为单位列向量。其运算步骤是:③′=③/4;①′=①-2×③′;②′=②,并将结果仍按原顺序排列有:再将(1-17)式代入目标函数(1-11)式得到从目标函数的表达式(1-18)中可以看到,非基变量x1的系数是正的,说明目标函数值还可以增大,X(1)还不是最优解。于是再用上述方法,确定换入、换出变量,继续迭代,再得到另一个基可行解X(2)X(2)=(2,3,0,8,0)T再经过一次迭代,再得到一个基可行解X(3)X(3)=(4,2,0,0,4)T而这时得到目标函数的表达式是:z=14-1.5x3-0.125x
7、4(1-19)再检查(1-19)式,可见到所有非基变量x3,x4的系数都是负数。这说明若要用剩余资源x3,x4,就必须支付附加费用。所以当x3=x4=0时,即不再利用这些资源时,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所以X(3)是最优解。即当产品Ⅰ生产4件,产品Ⅱ生产2件,工厂才能得到最大利润。通过上例,可以了解利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思路。现将每步迭代得到的结果与图解法做一对比,其几何意义就很清楚了。原例1的线性规划问题是二维的,即两个变量x1,x2;当加入松弛变量x3,x4,x5后,变换为高维的。这时可以想象,满足所有
8、约束条件的可行域是高维空间的凸多面体(凸集)。这凸多面体上的顶点,就是基可行解。初始基可行解X(0)=(0,0,8,16,12)T就相当于图1-2中的原点(0,0),X(1)=(0,3,2,16,0)T相当于图1-2中的Q4点(0,3);X(2)=(2,3,0,8,0)T相当于图1-2中的Q3点(2,3),最优解X(3)=(4,2,0,0,4)T相当于图1-2中的Q2点(4,2)。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