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40579
大小:6.42 MB
页数:294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当代文学_陈思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当代文学本课程阅读书目一、作品:七六年前:诗人:郭小川散文家:杨朔小说家:赵树理《三里湾》、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王愿坚、峻青、茹志娟、李准等人的短篇小说。七六年后: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海子、西川、韩东、于坚小说家:王蒙《蝴蝶》、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莫言《红高梁家族》、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我爱比尔》《长恨歌》、苏童《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余华《现实一种》《活着》、格非《迷舟》、刘震云《一地鸡毛》《故乡天下黄花》、马原《虚构》、王朔《顽
2、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私人生活》二、参考书:《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曹文轩著北京大学出版。高行健——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灵山》高行健获奖作品导言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学习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对当代文学的巨大影响,认识当代文学重要现象产生、发展的根源,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趋势和各流派的特点。提高思想水平和审美水平,提高分析和把握文学现象的能力,提高阅读鉴赏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二
3、、中国当代文学的概念习惯上将1949年以后的文学称为中国当代文学,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称为近代文学,将五四运动至49年的文学称为现代文学。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都是在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出现的。中国社会大变革在本质上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农耕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即通常所说的“现代化”过程。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还没有真正完成。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通常将中国当代文学分为三个时期:十七年、文革、新时期。但内在地看,十七年文学与文革并没有根本的区别,文革文学是十七年文学极端化的结果。本课程将当代文学划分为49-76以及77-今两个时
4、期。总的来说十七年至文革的文学是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方针的文学,为政治服务是其最显著的特点。76年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文学也步入了多元发展的时代。思考练习1、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分期,通常有三分法和两分法。三分法将中国当代文学分为、、三个时期。2、十七年至文革的文学是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方针,“”是其最显著的特点。3、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是,他的获奖作品是小说《》。第一章十七年至文革的文学一、十七年至文革的社会最大特点:现代化的历史要求与反现代化的体制运转策略间的矛盾。现代化应该是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
5、。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完全认识到。无论晚清政府、国民党还是80年代前的中国,运行的都是一套反现代化的体制。十七年时期中国体制上主要采用苏联模式,但运转时则带有中国浓厚的封建传统人治色彩。文革十年的中国社会其实是五六十年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两者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二、政治运动与文艺运动49年之后的中国社会追求权力的集中性与思想的统一性,政治对文学的控制特别突出,文学被要求为政治服务。执政党直接干预文学。文艺运动就是政治力量干预文学的结果。建国以来的文艺运动第一场运动:批判电影《武训传》批判俞平伯为代表的《红楼梦》研究中的反现实主
6、义思想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双百方针和反右六十年代反修运动(批判“有鬼无害论”“写中间人物论”“现实主义深化论”等)样板戏七十年代批林批孔、评法批儒评水浒等三、知识分子与作家知识分子和作家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状态:作家一方面享受着“专业作家”的待遇,一方面是人民改造的对象。毛泽东的“皮毛理论”知识分子的“原罪”感政治幻觉使知识分子安于被改造的命运,无法发出独立的声音。四、十七年至文革的文学观念1.文艺为政治服务为政治服务是双向的:既是政治的要求,也是作家在社会变革时代政治热情的结果。2.主题先行所谓主题先行,即为在创作之前,就应该确立一个明确的思想观念,即
7、主题。主题先行是反现实主义的理论,混淆了作品主题和动机两个概念。两个与“主题先行”相关的理论:A、写本质B、题材决定论3、人物形象英雄化、概念化。写工农兵英雄人物,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就确立下来的原则。人物必须按照他的阶级属性进行塑造。“三突出”(“三陪衬”):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4.情节结构的公式化工农业题材(《创业史》《三里湾》《艳阳天》)主要写路线斗争;战争题材(《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写战争进退得失;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如《红旗谱》《青春之歌》)以人物的成长为主。5.
8、表现形式上的通俗化、大众化为服从宣传教育的需要,提倡表达直露浅近,含蓄朦胧的隐喻象征是绝对反对的,语言也简洁明白。十七年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