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

ID:2245961

大小:110.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1-15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_第3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_第4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P2“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在战争的现实要求下日益显得不相适应的困境。以启蒙主义为特征的“五四”文化传统是一种一元化价值取向的知识分子的运动,知识分子一方面不断抗争来自国家权力所支撑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对长期蒙受了封建意识侵蚀的民间大众采取了启蒙教育和精神批判的态度,这种“双刃剑”的功能在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实践中发挥了辉煌的战斗力,并在常识上被认同为新文学传统的主流。P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一系列文艺思想及其论述的出发点,起于其侣店》部分,即关于两条战线和两支军队的论述o。为了

2、达到这个需要,毛泽东对新文化的主要体现者知识分子的小资产阶级同性和欧化的文学表现样式,逐一地进行了批判9。他否定了“五四”新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准——西方文化模式很显然,由于战争的规模与深刻性,“五四”以来的新文化逐渐改变了前一阶段以启蒙为主要特征的规范,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新的以战争为主要特征的规范。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矛盾论》、《实践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从政治、哲学、文化等各个方面对这一新的文化规范做了深刻而完整的论述,并且从这一现实出发提出了革命的目标和任务。中国20世纪文学史有各种分期方法和观念。以我个人的研究心

3、得,抗战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分期。除了文化价值结构上单一的知识分子启蒙文化取向分成了国家权力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现实战斗精神传统以及民间文化形态三分天下的格局外,在地域的分布上也相应于政治格局而分为三大区域:共产党控制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学、国民党统治区的文以及沦陷区的殖民地文学。1P10950年代末至60年代韧,当代文学史上出现过一个短暂的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局面。以“双百”方针提出为标志的文艺政策的调整,打破了无形中形成的题材方面的禁忌,为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可能;而t957年的反右运动,文艺界对“现实主义深化论”、“干预生活”的文学思潮

4、的批判,又形成了新的禁区,使得作家不得不回避宜面人生、指陈时弊的创作,只能转向历史,以曲吻院指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现实的多层次的体验与感受。历史题材创作可以离析出几个层次。首先,一些作家如郭沫若、蕾禺等,本身就是时代“共名”的热心营造者与具体体现者,其历史题材创作也常常是在“古为今用”原则下为当时政治路线服务的作品,它们或是别出心耪地歌颂历史上伟大人物的文治武功,或是借古喻今为具体的现实政策服务。其次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借历史题材曲折地表达自己心曲的“个人话语”,它们虽然常常遭遇镇压抑、歪曲乃至被批判、埋没的命运,但正是这些个人话语体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对自身处境的真

5、诚的感慨与反思以及对底层人民处境的真正关怀与同情。第三类作品带有强烈的民间趣味与民间意识,它们是顽强的民间传统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的延续。郭沫若《蔡文姬》1958《武则天》1960。借古颂今曹禺《胆剑篇》姚雪垠《李自成》1963P11160年代初,理论界由历史剧创作是否应该忠于史实引发了场关于历史剧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涉及到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塑造历史题材的问题,“古为今用“是双方共同的前提,问题仅仅在于为达到这个目的是否可以改动史实本身。田汉《关汉卿》s在表达知识分子心声的作品中,田汉的《关汉卿》具有理想色彩。50年代未文艺创作领域开始出现了不少历史剧,关于

6、历史剧的讨论也挺热闹,“相形之下,历史小说却成了‘冷门“,。直到1961年,陈翔鹤发表了《陶渊明写<挽歌)》,黄秋耘撰文称之为“空谷足音”,“让人闻之而百”。,朗后引发了一个小小的历史小说高潮。陈翔鹤又于次年发表了《广陵散》,黄秋耘也写了《杜子美还家》、《顾母绝食》、《台亮挤掐印》(1962)等小说,此外还有冯至的《白发生黑丝》、肋雪根的《草堂春秋》等等。相对于广受注目、同时也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工具的戏剧、电影来说,小说所受到的审查与限制要少一些,因而不时从层层夹缝中表现出一种真实的个人性的东西。所以与田汉相比陈翔鹤等人表现知识分子心态的小说有更多的私人话语

7、成分,代表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心态的平实的表露,也更为真实而沉痛。P112这一时期历史题材创作中的民间意识,主要表现在个别话剧作品、旧戏的整理改编及一些新编历史剧(戏曲)中。国家戏曲改革工作的重点足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原则对旧戏的改造,是在国家意识形态引导下对旧戏中体现出来的民间意识进行清理。民间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它具有某种“藏污纳垢”的特征,包含了旧时代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旧的伦理道德或宗教迷信等成分,也包含了民间自在的追求自由的表现形式。在当时的旧戏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是“清官戏”。1956年浙江省昆剧团改编的昆剧《十五贯)赴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8、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观看了演出,盛赞“一出戏救活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