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09541
大小:2.78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7-26
《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保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教职师业职倦业怠倦与怠心与理对保策健宁波教育学院干训处宁波市教宁育波行教育政学干院部培训中心宁波市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黄和林黄和林2200110.04.7•引言:1、“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巨大压力。2、阿喀琉斯之踵——教师职业倦怠普通表现极端表现某教师的顺口溜——“看上去比谁都好”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迟;干得比驴还累,吃得比猪还糟;装得比总统还严肃,责任比总理还大;名声比汉奸还差,态度比孙子还好;言行比奴隶谦卑;挣钱比民工还少;生活比乞丐窝囊,生命比蚂蚁脆弱。•某教师发送的对联信息Ø横批:人民教师听狗叫,看猪脸,课时加重,收入在减教畜生,哄笨蛋,生不逢时,诲
2、人不倦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职业倦怠的含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Ø情感耗竭指的是由于人际工作的要求导致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Ø人格解体指的是个体对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Ø成就感降低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负性评价的趋向。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性•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截至2005年9月6日24时,总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调查报告表明:•1、教师生存状况堪忧,减压势在必行2、超
3、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3、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4、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5、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6、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l1、降低职业价值,仅仅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其典型的语言形式就是“混饭吃”;l2、缺少职业效能感,成功的体验甚少l3、强化体验平庸感,感觉苦海无边,盼望早日退休;l4、工作混日子,得过且过,没有激情,缺乏创造欲望,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发展规律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Ø有关研究的结论(部分)l日本研究者对教师的职业倦怠
4、进行研究后发现以下项目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危因素:1、学校教育工作以外的繁杂事务或会议过多。2、对教材教法研究时间较少或时间不能确保,这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3、班级中有问题行为、麻烦的儿童较多。4、教师与学校领导,或教师同僚之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协调。lFontana&Abouserie(1993)在对英国小学和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表明,其原因主要是以下方面:1、教师要满足来自学生、同事、学生家长以及政府机构的需求,它们中有一些是矛盾的,还有一些很难被满足。2、教师常常要付出额外的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3、教师工作还受到来自检查者、学生父母、学校管理者、新闻界等各
5、方面的指责。4、教师也会因自己学生成功和失败而使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5、教师会对自己职业标准的要求感到不满足而产生挫折感。l主观上,教师的人格特点也是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1、情绪不稳定(神经质水平较高)2、明显的内向型性格3、完美主义倾向职业压力的积极思辨•累了,歇一会儿。工作还是要做的。婴幼儿成人学生青春期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心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森田正马个人经历•“医生包扎伤口,上帝治好他”。•带着压力和烦恼工作,时间能改变消极心情。心志——塑造好教师的人格特征•好教师人格特征的基本内核是“促进”。即一个人对别人的行为有所帮助,包括: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
6、自尊心与自信心,巩固积极待人的态度,缓和焦虑感,以及克服优柔寡断等。Ø1、理解别人。l首先是教师要心胸开阔;l其次,教师要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思想、情感及价值观念,能对个性不同的学生表示关切,同他们和睦相处(体察性);l第三,敏感性,即一个人对他人际关系出现的变化能够及时作出情绪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使教师更深刻了解学生,达到移情式理解。但有些教师存在偏执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使自己不太能理解别人。Ø2、与别人相处。教学过程主要是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在此要有传达情感、知觉、技能、观念以及处理各种抽象关系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真诚,但不是自我放纵。然而有心理问题
7、的教师常以个人的职业地位或权威掩饰自己的弱点,当然会脱离学生。Ø3、了解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害怕情绪,害怕自己准备不足,害怕遇到意外对抗而不知所措丢面子,于是把恐惧隐藏起来。这造成更多冲突而折磨自己,加剧自我观念异常,产生不安全感、不自信等心理问题。•追求预定目标而付出的努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心情——学会调节不良情绪•合理情绪疗法:分析自己,帮助学生分析A:诱发事件B:事情发生后产生的认识、评价、信念,可能是合理的,也可能是不合理的。C:结果(不合理时产生情绪困扰。)D: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辩论E:新的情绪反应心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