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要求1.读懂课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继续学习默读课文。3.正确朗读课文。重点难点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教学课时两课时矛(máo)和盾(dùn)的集合?发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与朋友比赛。[①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段导读:开门见山,介绍比赛时所持的武器。?对方的矛如雨点般(bān)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②哪些词语写出了比赛的激烈和紧张?]在这紧张
2、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chuō)不到我啦!”[③从发明家的想法可以看出什么?]段导读:写了发明家为了保护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wō)牛或乌龟。[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⑤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发明家心里的想法,以铁屋子代替盾,固然有利,但也有不足。以“蜗牛”和“乌龟”作比,目的是引起下文,为下文作
3、铺垫。知识点详解☜ ①这句话为我们引出了“矛”和“盾”,为后面发明家发现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创造了条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②“如雨点般”写出了对方的进攻速度很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形容情况危急。 ③可以看出发明来源于实践。这句话说明在实践中,发明家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 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变成“铁屋子”后的被动。“蜗牛”和“乌龟”用来比喻自卫的“自己”,含有贬义。⑤意思是自卫是手段,不是目的。 ⑥为了进攻,发明家由矛想到了炮口,?对了,在铁屋子上开
4、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句导读:这是发明家为了进攻产生的想法。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指进攻的武器,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lǚ)带。[⑥从这里,可以看出发明家怎样的特点?]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tǎn)克。[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段导读: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主要写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❶。[⑦这句话交代了什么内容
5、?]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⑧吓退德国兵,表现了什么?]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写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⑨怎样理解“胜利者”?]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这句话总起全文,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每个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我们善于思考,扬长避短,就可以利用事物的优点,创造新事物,满足自己的需要。使铁屋子进一步完善。发明家是多么聪明和善
6、于思考啊! ❶大显神威:形容充分显露自己的高超的本领。 ⑦交代了把两个优点集于一身的坦克具有更大的威力。 ⑧表现了坦克的巨大的威力和给敌人带来的震慑。 ⑨重点句解析:这里既指战争中胜利的一方,也可指取得成功的一方;既可指成就伟业的人,也可指生活中有所创新的人;既可指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也可指有小小发明的人。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部分词语。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矛和盾的图片、投影片。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目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2.矛和盾是两
7、种兵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出示课文题目,齐读:矛和盾的集合。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识记。注意下列字的读音。集jí 般bān 龟ɡuī 坦tǎn 兵bīng 退tuì注意下列字的笔画。矛:上边是“”,中间是“”。盾:半包围结构,起笔是撇。般:左右结构,左边“舟”做偏旁时,横不出头,是“”。龟:部首是“龟”,下边是“”,上面不要出头。退:半包围结构,里边“”的最后一笔是“”。(3)读
8、课文,画出新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招架:抵挡。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善于:在某方面有特长。(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发明家把矛和盾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三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2.小组交流。3.全班梳理问题,以备下节课学习。(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四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