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51948
大小:427.61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7-10
《《高一物理相互作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岛市高一物理大集备青岛九中高一物理组第三章相互作用2008高考考纲要求考点内容要求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Ⅰ形变、弹性、胡克定律Ⅰ矢量和标量Ⅰ力的合成和分解Ⅱ(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摩擦系数计算摩擦力。(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单元: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课时)2、弹力(1课时)3、摩擦力(2课时)
2、第二单元:4、力的合成(1课时)5、力的分解(正交分解和物体受分析)(3课时)计划课时安排本章讲述的是力的基础知识重点是三个基本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一个基本方法: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对力及其他矢量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延伸方法:正交分解法一个基本能力:对物体的受力分析能力一个基本条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教学要求和建议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
3、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4.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5.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相互”的含义a、力不会离开物体独立存在(避免多余力的出现)b、学生很容易认为力必须通过相互接触才能产生。通过例子说明:力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c、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需要说明。既能充分说明力的相互性,又为以后的牛顿第三定律做铺垫。2、力的测量方法:测力计3、力的单位和矢
4、量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简单处理。4、力的描述方法: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学生通过力的图示来描述力时,细节容易出问题,比如标度、箭头、规范性。力的示意图:只要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要求严格画出力的大小,但要告诉学生可用大体长短表示大小。5、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②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正确区分性质力和效果力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压力和支持力
5、都是弹力。性质不同的力,可以叫同一个名称,如重力、弹力都可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都可叫动力,其作用效果可以相同。二、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注意一种说法: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可以告诉学生学过“万有引力”就明白了,激起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2、大小:G=mg(说明g的含义,地球上不同位置g的大小不同,随纬度的变化或高度的变化而变化)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区别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4、重心:概念要讲清楚①重心是一个模型,实际不
6、存在②学生常有的错误认识: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一定在物体上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重心位置和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比如一杯水就可以很好的说明以上内容薄板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电荷和电荷间,运动电荷和磁极间,磁极和磁极间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质子和质子间,质子和中子间,中子和中子间,短程力4、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短程力只要求知道各种
7、相互作用的发生区域,不做过多讲解第二节弹力教学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2.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3.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4.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5.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在具体问题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掌握胡克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弹力存在和方向的判断1、弹性形变:物体形变后能够回复原状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形变比较明显的可直接看出(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有的形变微小,需要特殊方法才可
8、观察到。如利用激光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利用细管中液面的升降显示硬玻璃瓶的形变,都是把微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有条件的话尽量给学生演示。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或测量的实验方法,可以叫“微量放大法”,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提示学生要善于掌握和利用这些方法。2、弹力的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特点:弹力是接触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按照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假设法:有些形变不明显,可假设把相接触的某个物体撤去,看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