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48034
大小:282.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唐莹莹黄山市以学校为平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弘扬徽州文化,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普及徽剧、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黄山市文化馆与黄山学校将在黄山学校小学三、五年级,开设戏曲培训班。黄山市文化馆协助黄山学校办好戏曲培训班,负责聘请徽剧、京剧、黄梅戏专家担任教师。首先从京徽剧、黄梅戏历史发展、戏曲唱腔、身段表演等基本知识进行授课。然后从毯子功、身段、表演、把子、唱腔等方面系统的进行培训,从中择优选出好苗子,根据不同的人才,排演出一些京徽剧、黄梅戏经典剧目。拟在2011年“六一”儿童节首次展演。近日,双方在黄山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
2、和签字仪式。学校已经把戏曲教学纳入正式的课程,这在黄山市还是首次。南京白局进小学课堂“美丽秦淮是我的家……”日前在南京秦淮区考棚小学音乐教室,学生们跟着南京白局老艺人徐春华一字一句学唱白局曲牌《快梳妆》的段子。这是南京白局首次进入小学生课堂。今后每个星期五,都将有一位白局老艺人来考棚小学给孩子们上课。据介绍,虽然白局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如果后继乏人,这一在南京传承了600多年的地方戏种可能真的会失传。河南中小学地方戏曲课受欢迎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教育部“全国十个省份将在中小学开设京剧课”的试点计划中虽没有将该省列入其中,但河南这个文化大省却利用本省地方戏曲的优
3、势,把戏曲教育作为自己的音乐课程。据省教育厅体卫处处长郭蔚蔚介绍,河南虽然暂时不开设京剧课,但早在2002年,该省在制订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时,就已经把豫剧作为一项内容编入方案,该省许多地方在音乐课教学中也已经把地方戏曲纳入了教学课程中。如今,郑州市文化路二小、郑州英协外国语小学等学校的豫剧课就很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廖翊、白瀛)“短短五六年间,我们初步建立了‘非遗’四级保护名录,向联合国申报的‘非遗’保护项目有28项,还有6项亟待保护的项目,这在世界都是领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田青在本次两会召开之际接受记者专访,交
4、谈的话题离不开“非遗”、“文化传承”、“软实力”……“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不管是精英阶层以文字传承的经史子集,还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戏曲、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都是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最基础的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根系。”田青说,“保护‘非遗’,看似保护昨天,面对历史,其实是为了更好地面对今天和未来,是为了让我们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迷失自己。”“现代化的终点是什么?今天的中国人不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边跑,一边把口袋里的东西丢了,把我们传统的宝贝都丢了,等跑到了终点,发现赤裸裸什么都没有了。”田青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根据他的调研,上世纪80年
5、代,山西尚有52个地方剧种,如今只剩下28种!“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一体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冲击。”田青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务之急是保护和传承,而不是发展。他觉得日本‘非遗’保护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曾尝试歌舞伎的歌剧化,但如今完全抛弃了‘遗产也要发展’的观点,而将保护和发展当做是两条并行不悖的、两个同时存在的不同的领域。”田青表示,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重大。他同时认为:“在‘非遗法’的整体框架下,要完善细节,要建立退出机制,以正告对‘非遗’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他指出,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保
6、护“非遗”的长远意义,只是把“非遗”申报当成提高当地知名度、发展旅游的手段,申报一成功,根本不保护,甚至胡乱开发。“进入国家‘非遗’四级保护名录,不能是一劳永逸。必须建立相应的检查、退出机制。保护不力的,警告;出现比较大的问题,严重警告;对‘非遗’破坏、滥用的,除名。”田青告诉记者,这是他在本次大会上提案的主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相对费时、费力、艰苦的工作,资金投入后不能很快看到成果,又不会产生很大的轰动效应。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率的理念下,一些地方领导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抢救和申报工作给予足够重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托于人存在的,而大多数传承人年事
7、已高,而又后继乏人,“人死艺亡”会造成中华文化遗产无法弥补的损失。要健全机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政府各级领导责任制,设立专项保护资金,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建立传承人数据库,在社会地位、经济保障、专业技术资格等方面给予传承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公共领域中不断被边缘化,对其传承保护多只局限于案头书斋,只注重文本体系的编写。因此,要培植和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性文化空间,让民众通过各种实践、表演、技能表现等形式,共同寻找一种认同感、历史感和归属感的地方。据统计,20世纪我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