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团结。其评价的是A.分封制B.皇帝制度C.宗法制D.郡县制3.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C.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D.巩固了西周的统治4.据史籍记载,秦王嬴政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咸阳塬上仿建了六国的宫室,渭水北岸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六国宫殿”,各宫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其修建的意图是A. 君临天下,思想控制 B. 天下共主,尽享极乐C
3、. 彰显财富,发展商业 D. 天下归一,皇权至上 5.《史记·秦始皇本纪》:“(战国)庄襄王死,政化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暨三川郡。”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A.春秋战国已出现B.由秦王嬴政创立C.全面取代分封制D.加强了君主专制6.“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 它分郡县两级
4、,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7.汉武帝时,规定刺史常以八月出巡,岁终返京回报;武则天称帝后,规定左右肃政台“岁发使八人”,每年春秋两次出巡州县,春天以观风俗为主,秋天以行廉察为主。汉唐规定反映了A.中央权力遭到了地方的威胁B.统治者高度重视监察地方C.吏治是王朝面临的主要问题D.古代巡视制度愈来愈完善-7-8.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
6、19人20人A. 科举制度影响政治结构 B. 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C. 分散相权适应统治需要 D. 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10.“收敛藩镇,权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欲专大利而无受其大害,遂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禁防纤悉,特与古异,而威柄最为不分。”材料描述的是A.秦朝统一后推行的郡县制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现象C.北宋解决地方割据的措施D.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11.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