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实施技能训练

教师教学实施技能训练

ID:39706947

大小:2.04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7-09

教师教学实施技能训练_第1页
教师教学实施技能训练_第2页
教师教学实施技能训练_第3页
教师教学实施技能训练_第4页
教师教学实施技能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实施技能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师教学技能教师教学技能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技能。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比较常见的有: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以及今年来比较流行的学习方法指导、说课、听课、评课、多媒体的使用等。第一章课程标准解读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当前的社会背景及对社会成员的要求(1)经济全球化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开放的的思维方式、全局观念、合作交往、赞美分享(2)信息时代信息意识与素养、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3)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自主发展并规划人生;环保意识(4)

2、知识经济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能力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二)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与共同趋势(三)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经验拥有者:“吃的盐多”、“过的桥多”经验传授方式:口授、笔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话”迷信权威经验式教育对学校的影响:口授、笔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书匠、读书郎听话听讲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四)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达到的最终目的是:1、学生得到全面发展;2、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3、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4、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5、学生得

3、到终身发展。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总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六项具体目标目标一课程内容的改变——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

4、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二六项具体目标改变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六项具体目标目标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

5、流与合作的能力。六项具体目标目标四六项具体目标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目标五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六项具体目标目标六(课本P9-12页)三、新课程标准的性质义务教育课程是面向每一个少年儿童的课程,是为每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课程,是每一个学生通过他们的努力能够掌握的内容,而不是为了培养专家的课程,不是为了

6、淘汰学生的课程。这是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四、新课程标准的意义一、它标志着全面推进与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成为现实二、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三、它标志着真正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四、它标志着教学方式的革新有了标准五、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六、它标志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有了重大举措(课本P14-16页)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一样吗?“教学大纲”立足于教师的教学,明确教师实施教学的目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7、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在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方面达到的目标。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差异体现在什么地方?教学大纲教师教科书学生课程标准学生教科书教师五、新课程标准的框架表4.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各领域/主题/知识点的学习结果教学内容及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核与评价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附录术言解释案例六、新课程标准的特点1、努力将素质

8、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本P18-22页)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一)、教学是课程执行、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文本课程—经验课程),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