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

ID:39544240

大小:82.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5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_第1页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_第2页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_第3页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_第4页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中石兽》阅读练习1(一)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9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

2、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⑴山门圮于河                 圮(   )  ⑵湮于沙上                  湮(   )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⑴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   )              ⑵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

3、之去?”一句。(2分)   译:                      1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分)   答:                        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答:                         (二)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题。(共11分)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阅十余岁 阅:___ (2)竟不可得 竟:___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   

4、山门圮于河13.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                               (2)众服为确论。译文:                              6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答:                              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答:                              

5、(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12分)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山门圮于河(   )     (2)湮于沙上(   )(3)如是再啮(   )20.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1)一老河兵闻之(   )(2)当求之于上流(   )2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众服为确论。2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                     23.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

6、”的具体内容。(3分)答:                        2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

7、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26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

8、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说苑》:常枞①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