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69225
大小:1.18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19-06-29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讲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一、关于文学研究会1、概况成立时间:1921年1月,北京;主要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代表作家:叶绍钧、冰心、许地山、朱自清;共同倾向:为人生;主要特点:冷静、客观、写实;会刊:《小说月报》。2、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区别◇文研会主要反映广大农民、妇女、知识分子的命运,注重表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创造社主要反映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和痛苦,集中表现他们身边的事情,甚至自己的事情。◇问题小说是文研会主要表现形式,自我小说、身边小说是创造社主要表现形式。◇文研会强调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创造社强调抒发个人主观情绪和感受。◇文研会多为传统
2、型作家,本土色彩较浓;创造社多为才子型诗人,有留洋背景。3、文学研究会的宗旨1、《文学研究会宣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和失意时的消谴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对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正同劳农一样。”2、《文学研究会简章》第二条:“本会以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3、《小说月报改革宣言》:“同人以为今日谈新文学非从事模仿西洋而已,实将创造中国之新文艺,对世界尽贡献之责任:夫将欲取远大之规模尽贡献之责任,则预备研究,愈久愈博愈广,结果愈佳,而不论如何相反之主义咸有研究之
3、必要。故对于为艺术的艺术与为人生的艺术,两无所袒。”4、“为人生”的文学之含义一是要求文学要真实地表现现实人生,尤其表现那些平凡人们的苦难人生、黑暗人生、卑微人生,如实写出中国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二是企图通过文学来传播一种启蒙主义思想,唤起“人的觉醒”,促进“人生的改良”。二、叶绍钧(1894~1988)1、生平与创作字圣陶,江苏苏州人。长期从事教师和杂志编辑工作。五四时期开始致力于新小说的创作,1919年加入“新潮社”,成为“问题小说”作家。1921年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艺术。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
4、小说《倪焕之》,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散文集《脚步集》,《文艺谈》等。叶圣陶老舍曹禺塑像2、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基本倾向:(1)、表现对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穷愁》等文言小说显示出关心下层的苦难生活,主题严肃。《这也是一个人?》(又题《一生》)外,还有《低能儿》等作品,也有“爱”与“美”的倾向。似乎大自然和艺术之美都具有洗涤人心、催人觉醒的力量。(2)、描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呼唤“爱”与“美”的回归。《隔膜》展开人的精神上的相互隔绝,却又不得不虚伪地、无聊地互相敷衍的痛苦;《苦菜》表现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的隔膜,知识分子认为饶有趣
5、味的种菜的喜悦,农民却只感到沉重劳作无以维持生计的“苦”;《一个朋友》里夫妻之间也仅存所谓共同生活,而缺乏思想、感情上的沟通。叶圣陶提出的“隔膜”,与这时期鲁迅小说中关于“国民性改造”,有相通之处。(3)、“问题小说”潮流过去之后,善于运用平实、诙谐、讽刺的手法刻画学校知识分子和市镇小市民的精神历程,显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对此,茅盾说:“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智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从1919到1923年间,他先后发表了40多篇短篇小说(多数收入《隔膜》、《火灾》两集),上述题材便占去三分之二。■主要
6、贡献:代表作:《饭》、《潘先生在难中》、《搭班子》、《风潮》,《阿凤》、《多收了三五斗》对小市民知智识分子灰色生活的描写,尤其对教育界知识分子性格和命运的描写,从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到长篇小说《倪焕之》都表现了这个特点。(1)、他的小说创作让人看到教育救国的理想是空泛的,难以实现的;(2)、小市民知识分子的性格、命运往往随时代风云的变化而变化,缺乏坚定执著的信念,摆不正个人与时代的位置;(3)、最早用长篇小说描写教育界知识分子命运的作家,较早在作品中集中描写教育界知识分子命运的作家。■艺术特点:(1)、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冷静真切的观察中摄取平凡具体的生
7、活题材,“一本真诚”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很少直接抒发主观见解,而是向读者呈现客观生活的本身,在冷峭里隐含着热情和倾向,把日常生活刻画得出神入化。(2)、讲究章法,苦心经营。结构浑凝而匀称,紧密而舒畅,注意详略安排,前后照应,开头结尾和细节描写。(3)、语言朴实凝炼,明晰纯净,生动流畅,富有较强表现力。形成冷峻而朴实、严谨而自然、淡泊而隽永的风格。1930年7月,朱自清在北平的清华园,写了一篇题为《我所见的叶圣陶》的小散文,内中提及1921年秋第一次见到28岁的叶圣陶时的感受,为他那年纪并不老但“朴实的服饰和沉默的风度”所感染。在其后的交往中,朱自清在叶圣陶身上
8、,见到很多看似寻常却也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