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18074
大小:2.06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6-25
《从朱熹书学看宋代儒学复兴对书法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童童堕里塑主兰垡垒塞丛翌型望要塞垡壁塑望型兰塑!塑绪论清人梁啉在董其昌的基础上提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①以极精练的语言地概括了晋、唐、宋、元明历代独特的书法风貌和审美趋向。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一个转折期。一方面,宋代虽处在法度建设完备的唐代之后,北宋以苏、黄、米为首的三家以其嘎嘎独造的精神,强烈的个人面目,举起“尚意”书风的大旗,在唐人法度之外,为书法重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奠定了宋朝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另~方面,当历史进入到南宋,书法迅速转入低谷,逐渐丧失了创造精神,南宋书家或显得亦步亦
2、趋,追随苏米流风,或循规蹈矩,不敢越古法一步,书坛笼罩在保守复古的气氛之中。不仅于此,后人对北宋的“尚意”精神的先锋态势也并不看好,苏黄开始遭到了严厉批判。而这一趋势到了元代,又直接导致了赵孟烦书风在书坛上的一统地位。重法,复古在元代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同时,书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以书论人,书品即人品书法伦理学说由宋代开始得到强化,并且贯穿了后世书法发展、书法欣赏、书法批评的整个过程,成为我国书法理论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我们不禁要问,唐代和元代同样是崇尚法度,那么这两者有什么特质的区别?宋代在书法
3、发展的同样尚法的唐元两代之间,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转换作用?宋代是中国学术史和文化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崇尚学术争鸣和重视文化建设的高峰。近现代的史学家在回顾和总结中国历史时,对两宋文化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o“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心。”。而“程朱理学”恰恰又是这一高峰的主峰之一。朱熹(1130—1200年)崛起于南宋中前期,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具有影响的名儒,他生活于宋代,对当时乃至之前的学术文化,均
4、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建立起“综罗百代”的宏大思想体系;他继往开来,把中唐伊始的儒学复兴运动推向高潮,“致广大而尽精微”成为宋代新型儒学特别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是中国传统。粱崛《评书帖》,《历代书法论文选》575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陈寅恪《全明馆丛稿二编》o刘子健《略论南宋的重要性》1塑塑堕塑些型L鉴塑塑塑壁燮型文化的突出代表人物之一,其学说既有合理的成分,又有内在的矛盾,也有时代的局限,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所提出的:儒家在汉代
5、获得统治地位,主要原因之一是儒家成功地将精深的思想与渊博的学识结合起来。朱熹就是儒家这两个方面的杰出代表。他的渊博学识,使他成为著名的学者;他的精深的思想,使他成为第一流哲学家,尔后数百年中,他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决不是偶然的。。程朱理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的需要,在后来的几个朝代里,被定为官学,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导思想。作为理学大师,朱熹主要精力在阐发圣贤之学上。尽管如此,朱熹在学问之余,也雅好书法,为南宋著名的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对古代金石文字,先贤书迹
6、,多有关注,颇有见地。朱熹从小出生在爱好金石的家庭环境中,朱熹的父亲,朱松喜好金石收藏,出于对先贤的景仰之情,曾收藏了一定数量的先贤墨迹,特别是王安石等人的书迹,这对朱熹习后的书法价值取向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作用。这一点可通过朱熹本人的传世文字得到印证:予少好古金石文字,家贫,不能有其书,独时时取欧阳子所集录,观其序跋辨证之词以为乐.遇适意时,恍然若手摩挲其金石而目了其文字也.急又怅然自恨身贫贱,居处屏远,弗能尽致所欲得,如公之为者,或寝食不怡竞日.来南泉,又得东武金石录观之,大略如欧阳子书,然诠序益
7、条理,考证益精博,予心亦益好之.于是始去其橐,得故先君子时所藏与熹后所增益者凡数十种.虽不多,要皆奇古可玩。悉加标饰,因其刻石大小,施横轴悬之壁间,坐对循行卧起恒不去目前,不待披筐箧,卷舒把玩而后为适也。盖汉魏以前刻石制度简朴,或出奇诡,皆有可观,存之足以佐嗜古之癖,良非小助.其近世刻石,本制小者或为横卷若书秩,亦以意所便也。盖欧阳子书一千卷,赵氏书多倍之,而予欲以此数十种者追而与之并,则诚若不可冀。然安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25章,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2.蔓塑!!蔓查堂堡主堂竺丝苎丛堑壁
8、壁望登茎壁差璺塑塑望i!塑积之久,则不若是其富也耶?姑首是书以俟。o朱熹有着和欧阳修,赵明诚一样的金石之癖,还曾想象自己若是慢慢收集,能和欧赵一样富有,可见朱熹对与金石文字爱好颇深。朱熹对历代书法名作也有过深入研究,如我们可以从一则对兰亭的题跋看到朱熹识见广博:世传王羲之兰亭叙,惟定武所藏石刻独得其真,乃欧阳询所摹刻之唐内府者也。熹尝见三本,纸墨不同而字迹无异。缙绅题者剖析毫末,议论纷然,大约奇秀浑成,无如此榻。陈舍人至浙东,极论书法,携此本观之.看来后世书者刻者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