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ID:38953183

大小:426.00 K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6-22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3页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4页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纲解读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所使用的各种手法。表达技巧大体可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构思技巧等。鉴赏表达技巧的主要考查方式有: 1.判断技巧名称。 2.分析表达技巧的用法。 3.比较表达技巧的异同。 4.评价表达技巧的效果。题型技巧 题型一修辞手法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

2、如下:修辞手法表达作用夸张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拟人把物人格化,是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对比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分得更加鲜明。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生动、深刻的印象。解题指津 修辞手法是为表达主旨服务的。答题时,不仅要考虑修辞手法对体现句意的作用,还要特别关注其对作品情感、意趣等表现的促进作用。答题步骤(1)确定所用的修辞手法; (2)简要阐述该修辞手法在诗中的具体体现; (3)指出该修辞手法在表达主旨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误区警示1.注意,有些题目虽只笼统地用“表达特色

3、”“艺术手法”之类的属概念提问,考查的却是“修饰手法”。 2.几组容易混淆的概念 比与兴:“比”是比喻,是打比方,即“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寄托,是一种托事于物,把诗人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或通过描写引发联想和感慨的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当然,两者又常会同时出现在同一句子中。比喻与象征:比喻是修辞手法,往往一句或几句即可完成;象征是表现手法,需要整段甚至整篇文章才能完成。比喻要求双方是具有相似点的非同类事物;象征只要求双方具有某种相关之处。比喻旨在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象征旨在委婉含蓄或强烈深刻。借喻与借代:借喻的作用是“

4、比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关联。【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 江 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

5、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点落实在修辞手法上。第一问要求找出领起对比的语句。作者采用的是今昔对比,因此不难找出关键字。第二问明确了词句,要求辨别修辞手法。“万岁山”是地名,“前”表方位,“绕”是人和物都可以发出的动作,所以修辞手法只能落实在“珠翠”二字上,结合后句“蓬壶殿里笙歌作”和词下注释“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可知,“珠翠”代指佩戴珠翠的女子。答案:想当年、到而今。借代。【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

6、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以李白的诗歌《登金陵凤凰台》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大意,并且很好地掌握和正确使用文学鉴赏的专业术语。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喻哪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他们使自己不得

7、见长安,自然不会为统治者所重用。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题型二抒情手法 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后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抒情手法手法简介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的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把诗人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情景交融诗句因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

8、刺时事。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人或事件来讽喻当朝。解题指津1.设问方式。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联(句)。 (2)本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