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达细胞生理》PPT课件

《杉达细胞生理》PPT课件

ID:38922528

大小:12.58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6-21

《杉达细胞生理》PPT课件_第1页
《杉达细胞生理》PPT课件_第2页
《杉达细胞生理》PPT课件_第3页
《杉达细胞生理》PPT课件_第4页
《杉达细胞生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杉达细胞生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第三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P40第五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P51第四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P45第三节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一)脂质双分子层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二)细胞膜蛋白质镶嵌或贯穿于脂质双分子层中(三)细胞膜糖类多为短糖链,形成糖脂或糖蛋白。有些作为抗原决定族=免疫信息(血型);有些作为膜受体的“可识别”部分,能特异地与激递质等结合。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一)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概念: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特点:①不耗

2、能(依赖电-化学梯度的势能)②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③顺电-化学梯度进行分类:①单纯扩散②易化扩散1.单纯扩散(simplediffusion)(1)概念:一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2)特点:①扩散速率高②无饱和性③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④不需另外消耗能量⑤扩散量与浓度梯度、温度和膜通透性呈正相关,用扩散通量(molormol数/min.cm2)表示。(3)转运的物质:O2、CO2、NH3、N2、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类激素等少数几种。注:∵膜对H2O具高度

3、通透性,∴H2O除单纯扩散外,还可通过水通道跨膜转运。2.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1)概念: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需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2)分类:①经通道的易化扩散②经载体的易化扩散(1)经通道的易化扩散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①需依靠膜通道蛋白质完成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③主要转运物质:钠、钾、氯、钙等离子,故一般称离子通道④具浓度和电压依从性(门控学说)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转运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

4、等小分子亲水物质①需膜载体蛋白质参与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③特点:选择性饱和性竟争性抑制④主要转运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二)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指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特点: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的“帮助”;③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分类: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H+-K+泵等②继发性主动转运;③入胞和出胞式转运。泵转运——Na+-K+泵(Na+-K+-ATPase)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维持[Na+]o高、[K+]i

5、高原先的不均匀分布状态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分解ATP产生能量当[Na+]i↑/[K+]o↑激活钠-钾泵:2.继发性主动转运概念:即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的转运时,能量来自膜两侧[Na+]差,而[Na+]差是Na+-K+泵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3.入胞和出胞式转运出胞:指细胞把成块的内容物由细胞内排出的过程。入胞: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包括吞噬和吞饮。出胞:分泌物排出融合处出现裂口囊泡向质膜内侧移动膜性结构包被=分泌囊泡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性分泌物出胞:囊泡膜与质

6、膜的某点接触并融合囊泡的膜成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入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对物质的“辨认”发生特异性结合=复合物复合物向膜表面的“有被小窝”移动“有被小窝”处的膜凹陷凹陷膜与细胞膜断离=吞食泡吞食泡与胞内体的膜性结构相融合入胞:概述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指出:“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变化”。人体及生物体活细胞在安静和活动时都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bioelectricity)。第四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一)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

7、P)1.概念: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RP实验现象:*证明RP的实验:(甲)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无电位差。(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B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间有电位差。(丙)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内无电位差。*与RP相关的概念:静息电位: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膜电位: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为膜电位(membranepotential)。RP值描述:细胞安静时RP的数值保持内负外正的稳

8、定状态-极化RP的绝对值(-70→-90mV)-超极化RP的绝对值↓(-70→-50mV)-去极化2.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离子流学说”认为要在膜两侧形成电位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膜两侧的离子分布不均,存在浓度差;②对离子有选择性通透的膜。(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Na+]i>[Na+]o≈1∶10-12,[K+]i>[K+]o≈30-40∶1[Cl-]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