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17816
大小:1.42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21
《5.《孔乙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鲁迅孔乙己背景简介《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2、兴人。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理解感悟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作者描写社会风情的有三处: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从“我”的职务的变换,可以窥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
3、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2.前3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3.孔乙己出场时的肖像描写有哪些?有什么作用?“他身材很高大”,可又是“青白脸色”,说明他营养不良和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因为他穷困而偶然偷点东西,结果被打伤,这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他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已是50开外的年龄,又表明他精神萎顿颓唐。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好吃懒做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说明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到了十分迂腐麻木的程度。分组合作,
4、完成孔乙己履历表姓名籍贯年龄出生年月学历身体状况特长工作单位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姓孔名不详鲁镇五十多岁晚清半个秀才没捞到身材高大、被打致残写得一笔好字、会茴字的四种写法无无小伙计——短暂的“师生”关系(可惜“学生”不认“老师”)掌 柜——买卖关系短衣帮——同为“站着喝酒”的“酒友”关系邻居小孩——同分吃茴香豆的关系丁举人——同为读书人的关系,偷与被偷,被打与打的关系,“摔下来”了的可怜虫与“爬上去”了的胜利者之间的关系。咸亨酒店所有的人——嘲笑与被嘲笑的关系工作生活经历主要工作成就主要优点主要缺点总评价填表说明:①社会关系——是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联系的人物。(注明关系)②生活经历——
5、是指小说中孔乙己做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楚,可根据课文中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③注意将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①读过书,终于但没有进学②替人家钞钞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顺手牵羊)③偶然做些窃书的事,被吊打④常去咸酒店喝酒,受人嘲笑⑤分茴香豆给孩子吃⑥教小伙计识字⑦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打断了腿。⑧用手走来喝酒,(笑声中出场,笑声中退场,用手走着退场)一事无成不拖欠酒钱,善良而且热心好喝懒做、偷东西、迂腐、死要面子孔乙己是个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而又有诚实善良一面的读书人。4.在第4-9段中找出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孔乙已是站
6、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惟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5.阅读第4-9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刻划孔乙己形象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6.“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比一天凉”,这里的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7.“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凉的气氛,使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同时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掌柜只在结帐的时
7、候提起孔乙己,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人们根本不去过问孔乙己的死活,孔乙己在他们心目中是无足轻重的,反映社会的冷漠,世态炎凉。8.文章最后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中“的确”和“大约”矛盾吗?“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9.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尖锐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