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

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

ID:38895430

大小:114.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6-21

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_第1页
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_第2页
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_第3页
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_第4页
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周燕一、幼儿教师的责任:促进学前教育的过程公平(过程机会均等)教师们往往以为,教育公平与自身无关,那是政府的事情。其实不然。因为,教师控制着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资源,并且有绝对的权力将这些资源分配给学生。而教育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分配是通过师幼互动实现的。因此,师幼互动的差异,就影响到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什么是教育公平?瑞典教育学家托尔斯顿·胡森(Husen):教育机会均等包括起点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什么是学前教育公平?学前教育机会均等涵盖了四种意义上的均等:第一种是“起点均等,”指

2、儿童入学机会的均等,即每个幼儿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和居住条件的影响,都享有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第二种是“过程均等,”指幼教机构的办园条件(包括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园舍设备、玩具教具、教师的素质等),课程和师幼互动的均等,;第三种是“结果均等,”指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第四种是“效果均等,”指接受学前教育对幼儿在以后阶段发展的影响。什么是学前教育过程公平?从微观来看,学前教育过程机会均等主要是指不同家庭背景、能力、性格、性别的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享有均等的互动机会。“以相同的态度对待相同的人,以不同的态度

3、对待不同的人”。具体而言,指幼儿不因家庭背景、能力、性格、性别、种族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平等的学习机会。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均等对待所有幼儿的学习机会。同时,教师在保障所有幼儿均等学习机会的前提下,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选取适合的教育方法。师幼互动是否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如何?(教师与各类幼儿是如何互动的?)造成师幼互动差异的原因何在?教师是如何认识幼儿的?教师对幼儿有什么样的教育期望?师幼互动的差异对幼儿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实现师幼互动机会的均等?二、机会不均等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证实:在教育教学过程

4、中,师生互动基本上是“不均等”的。教师在互动对象的选择、互动内容的分配、互动过程的延续(即互动时间的差异)、互动关系的建构(即互动评价的差异)上,都明显地“因人而异”。布罗菲和古德(1974年)在教室观察的基础上,列举了教师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行为:(1)等待较差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较少;(2)当较差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问题时,常常是立即给出答案,或者叫另一个学生回答,而不是尽可能地通过启发、重复或者换一种方式提问题的方法来改进他们的回答;(3)不适当的强化:表扬较差学生的不适当的行为或错误回答;(4)更频繁地批评较差学生的错误;(5)

5、对较差学生的成功表扬较少;(6)对较差学生的公开回答不给予反馈;(7)较少注意较差学生,或与他们的互动较少;(8)较少叫较差学生回答问题,或只叫他们回答较容易的、不需要思考的问题;(9)将较差学生的座位排得离教师较远;(10)对较差学生要求低。例如,对学生期待不高的教师教他们的词汇较少,而且教他们的速度也较慢,解释的话语过长,对定义和例子的重复也过多。前面提到的不适当的增强做法显示,教师可能接受较差学生的低质量的、甚至是错误的回答。Graham(1984)认为,如果教师过分地同情,或者主动提供无偿的、学生未要求的帮助时,往往是在传

6、递“低”的期望,而不是在帮助这些学生取得成功。(11)私下地而不是公开地与较差学生互动,更密切地监督和组织他们的活动;(12)对考试或作业实行不同的管理或评分标准,如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答案,给优等生以较肯定的批复,对较差学生则不是这样;(13)与较差学生的互动不够友善,如笑容或其他非语言的支持较少;(14)对较差学生的回答所给予的反馈较简单,内容信息较少;(15)与较差学生互动时,目光接触和其他非语言交流(如向前探身、肯定地点头)较少;(16)当时间有限时,对较差学生较少做有效但耗时的指导;(17)对较差学生的观点不易接受和采用;

7、(18)给较差学生规定的课程十分贫乏(非常有限及重复性的内容),强调背诵事实性的内容,而没有进行扩展的讨论,强调练习等作业,而不进行实际运用及高层次思维的作业。而对好学生则较少强制性教育,并给予更多的独立练习。以上分析显示,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不同方式,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机会。想象一下,如果这种互动到了让较差学生学到较少的内容和得到较少反馈的程度,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较差学生取得的进步要低于好学生的进步。不管较差学生是否意识到这种不同的待遇及教师对他们期望的涵义,他们的进步都会受到限制。研究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不同的学生在师

8、生互动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差异:(1)优等生与教师互动的频率,要高出差生好多倍,最多的高出10倍(吴康宁,1995)(2)教师与优等生互动时,更倾向于采用民主的、肯定的以及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方式,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要求较高,而且表现出更大的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