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元件说课

电感元件说课

ID:38804588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9

电感元件说课_第1页
电感元件说课_第2页
电感元件说课_第3页
资源描述:

《电感元件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感元件》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课题是《电感元件》,所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三章《电容与电感》第四节的内容。在掌握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后,学习电磁感应的一种特殊现象——自感现象,既是对电磁感应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又为以后学习交流电奠定了知识基础。学习该部分知识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学习过法拉第电磁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生的条件也相当熟悉,加上学生已经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为这一节的学习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完成教学

2、和学习任务是能够实现的。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考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自感现象及其产生的元婴(2)识别各种类型的电感器(3)会判断电感器的好坏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2)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利用实验探索自然现象的科学素养四、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实验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自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提高分析实验的能力2、教学难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自感现象实验五、教学策略和手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在教学中采用实验和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设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主动参与并感受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六、教学设计思路整个课堂教学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七、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做好铺垫先复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同时提出问题如果磁场不是外加的磁场而是通电线圈本身变化电流的磁场,那么线圈中有无电磁感应现象产生?启发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做出大胆的预测。2、有趣实验激发兴趣在课题的引入上采用了观察实验的方法,用了一个“千人震”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

4、中亲自感受到自感电动势带来的触电感觉,从而激发起对自感现象的强烈探求欲望。在引入实验之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个问题:“高压从何而来?”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3、实验探究找出规律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研究“通电”“断电”时线圈中电流变化能否产生感应电动势,并确认用灯泡亮度变化来显示其所在电路中电流变化,进而判断是否产生感应电动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两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并对观察的实验结果进行叙述。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讨论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5、从而初步使学生把握住自感现象的规律。分析第二个实验时,根据第一个实验的分析思路,让学生自主分析。老师进行适当的补充总结。在分析了两个实验的现象后,学生对自感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来解决“千人震”实验留给学生的疑问。通过对3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发现实验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是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电感器有关知识时,学生运用学习电阻和电容器的学习规律,重点学习电感器的定义,图形符号,主要参数和分类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

6、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电感器。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用万用表检测电感器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通过现象得到结论。自感现象在各种电气设备和无线电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涡流为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的实际中。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让学生通过练习检查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在课堂小结时,让学生谈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布置的作业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提高,给学生预留问题,课后进行探究,保持学生的探索欲望和继续学习的热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