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677128
大小:36.7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7
《我读《德育原理-易连云》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读《德育原理-易连云》的体会大树小学周祖华“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这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的一句话。“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这是西汉文学家刘向说的一句话。恰恰是他们说的这些话,道出了我阅读易连云教授所著《德育原理》的深切感受。这本书着重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变革与困惑:当代学校德育的境遇》,二是《谁是教育者:学校德育中的教师与学生》,三是《“教”与“不教”:学校德育的过程、实施、管理与评价》,四是《继承与借鉴:传统学校德育及发展》。读了这本书,消除了心中的困惑,用“受益匪浅”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通
2、过阅读,我进一步理解了德育的时代性。在不同历史时期,无论中外,其德育内容都是不尽相同的。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对社会道德会产生影响,社会变迁对社会道德会产生影响,社会信息流通的飙升对社会道德会产生影响,怪不得曾几何时,大家都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育了,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一出校门就不管用了,原来是我们的德育观念陈旧,实行封闭式的德育造成的,可见,学校德育应该把“封闭性”变“开放型”,不应该人为制造“冰火两重天”。55曾经,我们视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为洪水猛兽而严厉禁止学生涉足,可是我们的成年人却趋之
3、若鹜并沉迷其中,你说,能教育好孩子么?显然,我们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面对新事物我们应该采取接纳的态度而不是排斥。既然大人们都可以参与为什么小孩子就要避而远之?这时候,正确的方法是疏导而不是添堵。既要让孩子们明白新事物的好处——可以益智可以娱乐身心,也要要让孩子们明白其危害性——过分沉迷其中会耽误学习影响健康,也就是说在学习之余适当参与一下是允许的。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可避免孩子走上“不归路”。如果现在还着力于遵守规范的德育目标,把“明了”与“服从”定格为德育目标显然不合时宜,在德育问题上,教育者应该求
4、同存异而不应该因循守旧,这样的德育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通过阅读,我进一步理解了德育的示范性。这主要是针对教育工作者而言的,因为新型德育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之一就是教师既是道德实践者又是道德示范者。在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从心底里向真、向善、向美,那么德育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着装整洁,自己就应该首先做到;教师要求学生不随地吐痰,自己就应该首先做到;教师要求学生排队吃饭,自己就应该首先做到……这些,我们学校的傅校长就是这样的典范。每次到食堂打饭,时常都会听到小朋友的议论声——“啊——校长都
5、要排队!”“啊——老师也要排队?”……有时候,自己憋不住随地吐了一口痰,班上就会有小家伙冒一句:“老师,不能随地吐痰哦!”我一惊,连忙用脚擦掉:“哦——不好意思,忍不住了!”渐渐地,大家随地吐痰的现象少了。班上有个孩子表现特好。每次上课途中忍不住要吐痰了,他就会把手举得高高,用另一只手指指嘴巴,我就知道他要干什么了,悄悄地点头示意他去垃圾桶吐掉,时间久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显然,教师的特殊身份决定了教师在生活中不得不谨言慎行,以良好的道德规范去影响学生。教师在努力塑造良好形象的同时,自己的品行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
6、提升,可见“教学相长”的理论在这里同样适用。55遗憾的是我们的“示范性”也有负面效果。每次期末考试,老师们都会把考生的位置调了又调,再三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考试哦!先做好做的,再做比较难的,实在做不起的就自己想办法啊——一定不要留空白哦!”而且,有时候还特意提醒前后成绩好的一定要多多关照成绩差的……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了班集体荣誉”,言外之意孩子们都能心领神会。你说,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孩子的诚信么?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基层的老师不得已而为之呢?通过阅读,我进一步理解了德育的层次性。在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小学
7、、初中、高中的德育内容都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教育、道德规范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意识教育。但是各个板块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这充分体现了不同学段德育内容的层次性。比如“政治意识教育”方面,小学的德育内容主要有进行爱国旗、国徽、国歌,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爱中华民族的故土山河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初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进行中华民族的民族发展史、国家基本制度等常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时事教育。高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选
8、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等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事教育。由此观之,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需要把握学段目标选择恰当的德育内容去教化学生,这样一点一点积累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可能把小树培育成真正的大树。书中还告诉我们,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道德认知特点有一定的差异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把个体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②权威阶段,又叫他律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