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帖临帖的几点体会

我的读帖临帖的几点体会

ID:9026221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5

我的读帖临帖的几点体会_第1页
我的读帖临帖的几点体会_第2页
我的读帖临帖的几点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的读帖临帖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的读帖临帖的几点体会(赵海燕)一、读帖       学书法虽然我是中途入道,但我在读帖、临帖上也算下了一番苦功,一本《乙瑛》碑我一临就是几年。过去,我认为只要勤奋,加一点灵性,一份耕耘就会一份收获。几年下来却收效甚微,后经老师指点方悟,不看方向的埋头拉车是徒劳的。要想临好一本帖,首先要了解这本帖,清楚它的来龙去脉,知道它的结字规律,用笔方法,首先达到眼到,通过勤奋练习才能心到手到。      眼到的捷径是认真读帖,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所说“拟进一分,则察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即精而察益精。察进一分,拟

2、进一份,拟进一份,察进一份,终身不复止,然察总在拟之先”。       历代书家都很重视读帖,黄庭坚在《书论》中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新唐书,欧阳询传》说:“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住马观之,良久方去。数百步复返,下马,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前人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告诉我们学书的方法,字外无法,法在字中,读帖是学书重要环节。也说明了读帖的重要性,读帖是通过理论意识的提高而达到在技术层面上的提高。       我对读帖的理解应该分两大项,一项是

3、文化的内涵,另一项书法本身技术方法技术特征。文化内涵包括了解碑帖年代作者情况,分析碑帖的历史资料价值和书法价值,识别碑帖上的文字文意,理解文辞内容,感悟作品的审美倾向。感受作者内心情感。      书法技术方法和特征方面,从形式上分为以下四种读帖形式。       (一)欣赏式读帖,我们的先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法资料,有甲骨、铭文、简书、帛书、摩崖刻石、造像、碑、墓志、招版、砖刻、墨迹书札等。各种书体、不同风格,通过欣赏式读帖了解书法史,书法演变史,了解不同年代、不同作者、不同载体的书法表现手法和审美取向。选定自

4、己喜欢适合自己学习的碑帖。       (二)分析式读帖,通过欣赏式读帖选定适合自己学习的碑帖路子后,对自己所学碑帖的风格、结字规律、用笔方法、章法等进行分析总结。      (三)记忆式读帖,一是记忆碑帖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时代特色,创作渊源和年代等相关资料,对理解碑帖解读作者内心有重要作用、二是对碑帖文字内容的记忆理解,为以后背临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对风格特征,笔画和结构形态的记忆,铭记在心中,做到胸有成竹,为创作铺平道路。如刘熙载在《书概》中说:“取古人之书而熟视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

5、。      (四)对比式读帖,首先是将自己所临和原碑帖对比解读,字势(开合、错落、收放)等,结构(字内空间、字外空间、图形、外接点)等,线条(端点、粗细、方向、弧度)等,笔法(中侧锋、藏、露、动作)等。通过对比找出差距,不断调整训练方向,达到最佳效果。二是与自己所临碑帖风格相近的碑帖对比读帖,找出相同和不同的东西。三是风格不同的碑帖对比,找出各自风格的特征和各自代表性的东西,解读风格形成特性。四是将自己所临作品与原碑帖和当代从此碑帖所出名家作品对比,总结出名家取法特点、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训练方向。      

6、 读帖方法分为以下三种       认结构:正确掌握范字结构,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合体字分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包围、半包围结构。每一种结构又分多种类型。      定笔画:汉字是方块字,由笔画组成。因此每个笔画的好坏也决定了字的优劣,读帖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比例和写法。      3析难点:难点包括一个字中较难写的笔画,也包括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还包括每个字中难处理的结构。      读帖的时间包括临帖前读帖和临帖后读帖、创作前读帖、 随时读帖、 闲时读帖和定时读帖。       读帖应选名碑拓片或

7、真迹,读帖即通过观察分析,是琢磨和体会碑帖字形的过程。对其中的笔画形态、用笔的方法和结构特点等进行深入的理解。欧阳询在《传授决》中说:“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读帖先达到“眼高”,通过临帖练习解决“手低”,这样方能进步,否则将精华视为糟粕、腐朽视为精神,则本末倒置。无异于南辕北辙,越是勤奋,越是适得其反。       二、临帖      临帖是书家必修课,也是书家走向成功必经桥梁。几千年来,书法的发展始终遵循着一条千古不变的规律,即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就书法而论,书法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其

8、发展的基础就是以继承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书法中所蕴含的各种理念、审美倾向、技巧手段等等,能在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探索中得到解读与借鉴并求得发展,正是因循了这样一条原则。      临摹古代优秀的书法典经之作,正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必须步骤。应该说,背离了这条路则一事无成,轻视了这一方法将事倍功半。纵观历代有大成者,其正果之由正源于此,他们无一例外地将临摹贯穿到了对艺术追求的一生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