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

ID:38674175

大小:1.70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6-17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_第1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_第2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_第3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_第4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二生物与环境1.(2011年江苏卷)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海拔(m)植被类型蝶类种数Ⅰ<1000热带季雨林349Ⅱ1000~2000常绿阔叶林452Ⅲ2000~2500常绿落叶混交林201Ⅳ2500~3000针阔混交林136Ⅴ3000~3500针叶林125Ⅵ>3500高寒灌丛草甸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

2、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垂直带海拔(m)植被类型蝶类种数Ⅰ<1000热带季雨林349Ⅱ1000~2000常绿阔叶林452Ⅲ2000~2500常绿落叶混交林201Ⅳ2500~3000针阔混交林136Ⅴ3000~3500针叶林125Ⅵ>3500高寒灌丛草甸100【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及气候特征有关。【答案】D2.(2011年江苏卷)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

3、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解析】外来的物种迅速繁殖、扩散并危害当地生物多样性,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的易地保护是指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

4、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答案】B3.(2011年安徽卷)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由题意,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所以后来出现的植被应该是初生演替的结果;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分布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同地点生物分布上的差

5、异为水平结构。【答案】B4.(2011年安徽卷)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

6、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____。(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___________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化学信息基因交流环境容纳量(或K值)【解析】(1)由于大熊猫一般以植物(如竹)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较低,而华南虎属大型肉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较高,所以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2)生态系统的信息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其中动物尿液和肛腺分泌物所代表的信息为化学信息。(3)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如果不存在地理隔

7、离,则不同种群间可通过交配、繁殖实现基因相互交流。(4)改善野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既可提高环境容纳量,又可提高种群密度。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内素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②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③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2)外部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②人类活动: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活动,环境污染等。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适合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较弱的小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注意

8、做到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1)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①“J”型曲线是在环境资源无限且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增长率无限增加。②“S”型曲线形成的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使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