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孔丘、战国教育论著、科举制)

中国教育史(孔丘、战国教育论著、科举制)

ID:38668263

大小:201.94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6-17

中国教育史(孔丘、战国教育论著、科举制)_第1页
中国教育史(孔丘、战国教育论著、科举制)_第2页
中国教育史(孔丘、战国教育论著、科举制)_第3页
中国教育史(孔丘、战国教育论著、科举制)_第4页
中国教育史(孔丘、战国教育论著、科举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孔丘、战国教育论著、科举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节孔丘的教育思想孔丘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在经济上,土地私有已得到确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变革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在政治上,王权已经衰落,政权的控制在逐级下移,旧贵族的没落和新势力的兴起,使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周礼遭受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意识上,一些传统观念已经动摇,另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思想正在萌芽,“人道”思想、“民本”思想、“尚贤”思想都有发展。时代变化给孔丘的教育思想以深刻影响。孔子孔丘生长在鲁国。鲁国的社会变革开始较早,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标志着经济变革的开始,新旧势力的矛盾逐步趋

2、于尖锐。鲁都曲阜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保存着西周的传统文化。这种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给他留下较深的烙印,是他在政治观、教育观上存在既要求革新又要求复古两重性矛盾的重要根源。一、生平和教育活动孔丘生在一个有贵族血统的家庭,父亲孔纥,字叔梁,是一位下级武官,曾任陬邑宰。孔丘3岁时父逝,随母颜徵在迁居曲阜阙里,家教中重视礼仪之教。生活贫困,促使他较早为谋生而做事,学会多种本领。他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青年时期,他在季氏门下当过委吏(管理仓库),还当过乘田(管理畜牧),由此他接触到社会下层,了解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孔

3、丘自述“吾十又五而志干学”.他自觉地努力学习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这是当时成为士以求做官食禄的条件。孔丘奋发求知,力学成才,博通多能。大约在他30岁(前522年)左右时,正式招生办学,开始他的教育生涯。他招收学生,对年龄不予限制,以个别教学为主、集体讲学为辅,有时也在户外开展教学活动。他的私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不仅吸引了平民出身的学生,也吸引了个别贵族学生。他一面为师,一面继续学习,向一切有知识的人学习,还利用机会出去游学。为了教学需要,他注意对历史文献进行整理研究,编成《诗》、《书》、《礼》、《乐》等教

4、材。大约在40岁左右,他形成了自己的学说,并通过讲学活动扩大宣传,争取信徒。他在私学组织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对鲁国产生政治影响。大约50岁(前501年)时,他获得从政机会。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中都在今山东汶上县西),颇有政绩,后提拔为管理建筑工程的司空,再提拔为管理司法事务的司寇。他曾参与国政3个月,因与执政者季桓子政见不一,终于弃职出走。学生也随之而去,他的私学也即成为流动学校。孔丘离鲁周游列国,同行的弟子有数十人。他一面进行政治游说活动,一面进行教育活动,先后到过卫、陈、宋、曹、郑、蔡、楚等国,奔波l4年。在

5、这其中只有在卫、陈稍受礼遇,其他则受冷待,甚至遭到武力威胁和围困。在累受挫折的情况下,他仍不消极,还是讲诵弦歌不衰。68岁那年,他受礼聘返鲁,被尊为国老。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和古代文献的整理上。他以诲人不倦的精神继续招生讲学。据说,他的弟子先后累计达3000多人,有突出才干的70多人。他在晚年完成《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编纂和校订工作,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公元前479年,一代教育家孔丘病逝。许多弟子服丧3年,个别人长达6年,表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孔丘的故居,收藏了生前衣冠琴车书籍等物,成为家乡

6、人民纪念孔丘之所,这就是孑L庙的发端。孔丘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还有《礼记》,也保存着较多相关的材料。二、重视教育的作用中国自夏、商、周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礼记·学记》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孔丘继承了这种重教的优良传统,并进一步在理论上加以发展。孔丘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他在前往卫国的旅途中,与弟子讨论到这个问题。《论语·子路》记载:“子适

7、卫,冉有仆。子日:‘庶矣哉。’冉有日:‘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日:‘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里论说的是治国的基本大纲,要解决三个重要条件,即:首先是“庶”,要有较多劳动力;其次是“富”,要使人民群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再次是“教”,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这三者的先后顺序表明相互间的关系,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才会取得社会成效。孔丘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认为先要抓好经济建设以建立物质基础,随之而来就孔丘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利

8、民的德政,反对害民的苛政。为了达到德政的目的,他强调以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要宣传忠君孝亲、奉公守礼,这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特别是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不宜只用强制性的刑罚,而应加强感化性的礼教。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①如果用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