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探究-建构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探究-建构性教学设计

ID:38619231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6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探究-建构性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探究-建构性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探究-建构性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探究-建构性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探究-建构性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探究-建构性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探究-建构性教学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建构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者皮亚杰(J.Piaget)认为,有效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把新知识同化到原有认知体系中去的一个建构活动。本文以《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为例,利用化学学科中实验的优势,进行了探究-建构性教学模式的初步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对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整合。由于原电池原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方面应用甚广,学生有较好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

2、原电池原理的探索研究,来完备学生的知识体系。为了充分体现“探究-建构”这一指导思想,我们适当的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用品和仪器自主设计原电池装置。对于原电池理论的微观解释,力求遵守直观和感性的教学原则,采用计算机模拟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以直观化。二、教学过程设计1、情景创设,激活问题意识。介绍化学电池的发明史:化学史上的不少发现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只有那些具有科学素养的研究者善于捕捉实验中的意外现象,通过进一步研究,才能发现新的物质或规律。十八世纪末,意大利生物学家做青蛙手术时,当金属手术刀触及蛙腿时,发现蛙腿会抽搐。著名科学家伏特抓住这一现象,深入研究,

3、在1800年3月20日宣布他的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化学电池——伏特电池(锌片和银片交替叠起来,中间隔以吸有盐水的皮革)。1836年,化学家丹尼尔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用电池(锌片、铜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并用于早期的铁路信号灯。结论:从某一个角度看,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电池装置。实验1:若将铁片、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5实验2:若用导线将铁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再插入稀硫酸中,发生的现象会有什么不同?实验3:若在导线中间插入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指针会偏转吗?2、学生自主探究感受上述情节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完成上述实验:设疑1、用导

4、线将铁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再插入稀硫酸中,为何铜片上有气泡?设疑2、既然铜片上产生的是氢气,是否说明铜能失去电子?提出假设一:铜若失去电子,应该观察到怎样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铜若失去电子的话,就会生成铜离子,进入溶液中,使溶液呈现蓝色,而实验后的溶液仍无色,同时铜片反应前后称量质量未减少,而铁片减少,从而确定氢离子得到的电子是从铁片上得来的。设疑3、铁失去的电子如何传递到铜上?沿导线还是从溶液中,怎样证明?提出假设二:电子若从溶液中传递,就应该在溶液中有连续的气泡产生,但实际上是在铜片的表面产生,电子若沿导线传递,必然会产生电流可用电流计测定。由实验后讨论得出结论:电路中由电流,H+

5、从铜片得到的电子是由铁片上传递过来的。即当用导线将铁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再插入稀硫酸后,两金属上发生的变化是:铁:Fe-2e=Fe2+(氧化反应)铜:2H++2e=H2↑(发生还原反应)结果是将Fe和H+间直接转移电子,通过导线和铜片间接转移,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板书】1、原电池-一种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消耗化学物质形成电流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定向移动发生化学反应出现电子转移依据实验内容,层层设疑,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将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引导学生运用归纳,从能量转化和氧化还原反应概括出什么是原电池,培养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的能力。3.合作学习通过实验得出结

6、论之后,教师不失时机的再次设疑:原电池中电子又是如何运动的?并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原电池反应,使学生在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感知从表象到内在联系的过程。【板书】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5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铜铁原电池还原反应2H++2e=H2↑↑Fe-2e=Fe2+负极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正极不继溶解电解质溶液移动阳离子氧化反应学生认清原电池原理的本质后,教师再次设疑: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和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药品进行小组实验探究。【实验用品和仪器】锌片、铜片、铝片、铁片、镁条、石墨、稀硫酸、

7、硫酸锌溶液、酒精、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导线若干、电流计、大塑杯。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拟订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观察并记录电流计指针偏向、两极发生的现象,根据收集的证据尝试解释。在学生分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相互交流,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引导、启发。通过改变电极和电解质溶液,有些学生设计出以下实验:序号电极溶液其他现象ACu、ZnH2SO4导线、电流计有电流产生BCu、ZnZnSO4导线、电流计无电流产生CZn、ZnH2SO4导线、电流计无电流产生DZ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