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22态度形成、转变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22态度形成、转变的过程

ID:38565705

大小:24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15

管理心理学-22态度形成、转变的过程_第1页
管理心理学-22态度形成、转变的过程_第2页
管理心理学-22态度形成、转变的过程_第3页
管理心理学-22态度形成、转变的过程_第4页
管理心理学-22态度形成、转变的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22态度形成、转变的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态度形成、转变的过程凯尔曼(H·Kelman)认为,态度形成和转变的过程包括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1、服从: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顺从行为。2、同化:是指个体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相一致。3、态度内化是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完全形成或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阶段。4、在这三个阶段中,服从是被迫进行的,但它可能是态度形成与转变的必经阶段。同化是中间环节,内化是态度完全形成的阶段。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从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任何人对任何事物的态度都能完成这个过程。二、态度转变理论(一)费斯廷格的认知失

2、调论费斯廷格1957年提出了认知失调论。认为人有许多认知因素,它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①协调;②不协调;③无关。如果两种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不协调的,就称作认知失调。失调程度的公式(D是失调程度;d为不一致认知;A为一致认知;V1、V2为两认知的重要性)减轻或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①改变某种认知因素,即认知成分的改变。②强调某种认知因素的重要性。③增加新的认知因素。这些都是通过自我调节,达到认知平衡而改变原有态度。(二)海德的P—O—X模型P是认知者,O是P认知的另一个人,X是作为第三者的人或物。海德认为,根据P、O、X三者之间的感情关系(喜欢—不喜欢,爱—不爱),可以推论出八种模式

3、,其中四种是平衡的,四种是不平衡的(见图6—1)。(三)纽科姆的A—B—X模型纽科姆提出的这种模型与P—O—X模型并无本质的不同。A和B是两个人,X是某一件事或另外一个人。A和B会因对X的一致看法而建立友好关系,也会因两人对X有不一致的看法而出现紧张状态。为了解除这种紧张,A和B就会采取意见沟通以调和矛盾,或者改变原来态度,或者中断友好关系。两种模型的区别在于对不均衡的解释上:海德认为,当P、O、X三者发生不平衡时,必须通过认知者P的认知体系来调整,才能使三者的关系趋向平衡;纽科姆则认为,A、B两者中,不必确定谁是认知体系中的主体。三、态度转变的说服模型及影响因素影响态度转变的

4、因素1、外在刺激(1)信息来源第一,专长与权威;第二,人格与可靠性;第三人际关系与受欢迎程度(自己人、名片效应);(2)信息内容——是否矛盾、是否系统?是否带有攻击性?是否唤起人的恐惧情感?(3)信息的情景要素——是否预先告知?2、态度转变者(1)原来的态度;(2)防御能力与免疫机制;(3)其自身的人格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