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

ID:38473178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_第1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_第2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_第3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5河中石兽导学案精彩开篇词“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是苏轼游石钟山后的感慨。他在前人李渤经过实地考察却得出错误结论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情不亲眼看亲耳听,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它的有无,可以吗?今天将要学习的《河中石兽》一文,同样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

2、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二、自学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ú)2.作者简介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白云,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他主编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本文选自《阅微草堂

3、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三、共学:合作与探究(一)课文朗读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朗读节奏。2.听范读录音,并提示朗读节奏。(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一寺临河干(靠近)(2)山门圮于河(倒塌)(3)阅十余岁(经过,过了)(4)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规律、道理)4(5)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6)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7)求石兽于水中(寻找)(8)如是再啮(这样)(9)竟不可得(终于,到底)(10)但知其一(只)(1

4、1)盖石性坚重(表议论的发语词,无实义)(12)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13)以为顺流下矣(认为)(14)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2.文言字词归类整理。(1)通假字①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②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2)古今异义①一寺临河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一为与“湿”相对,二为做,读gàn)②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③盖石性坚重(古义:发语词;今义:遮住或有遮蔽作用的器物)(3)一词多义①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十余里这件事)②岂能为暴涨携之

5、去(代词,代石兽)之③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议论)④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为②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①如是再啮(副词,像)如②如其言(介词,按照)3.重点句子的翻译。(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交流点拨】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的)踪迹。(2)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交流点拨】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4(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交流点拨】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6、(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交流点拨】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三)背诵全文。四、讲学:延展延伸1.课外阅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进一步了解纪昀其人其文。2.阅读以下小故事,领略纪晓岚的过人智慧。纪晓岚年仅30多岁的时候,只是个编修。主人家请他为高寿老母写贺词,已是特别看的起他。当纪晓岚写完第一句时,四座皆惊。至四句书毕,众人皆呼“高人”!诗云: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个儿子去做贼,偷得蟠桃寿母亲。五、练学:完成导学案中的

7、随堂检测。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预学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挖掘文章蕴涵的深刻道理。二、共学——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交流点拨】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大意。【交流点拨】可分三层:第一层(1段):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寻找未果。第二层(2段):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第三层(3段):老河兵讲解应当去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

8、果然找到石兽。(二)深层探究1.故事中几位人物各自提出的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