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75110
大小:673.2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1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家论坛主持人:刘 钊25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与华尔街不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应该审慎推进金融创新,强化风险控制机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 祁 斌易的资金缺口,而一旦自身财务状况恶化,评级公司降低其评次贷危机“海面级使融资成本上升,便可能造成投资银行无法通过融资维持流下的三座冰山”动性,贝尔斯登便是因此遭挤兑而倒下。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一家对冲基金倒下,就美国次贷危机掀起了金融市场的轩然大波,而现在这么多投资银行实际上在的爆发只
2、是“海面变相从事对冲基金的业务却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潜在的上的浮冰”,是华风险可想而知。尔街金融危机的直第二,美国金融市场过度自由化的发展模式走到了极端,接诱因。华尔街金衍生品过度泛滥,监管长期缺位,直至出现系统性的崩溃。摩融危机的根源,源根斯坦利亚洲区前主席曾表示,在全球所有金融市场中,东京自隐藏于水底的三和纽约的金融市场可能是两个极端。东京市场是全世界最没有座“冰山”,其最早创新的证券市场,而纽约市场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市场。两个的形成,在某种意市场迥然不同的原因非常小,那就是,在两个市场上对证券的义上可以
3、追溯到上定义有所不同。在东京市场,证券被定义成为“StockorBond”个世纪的90年代。——股票或债券。如果一个金融产品不是股票或者债券,上市第一,美国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巨大之前政府的审批可能长达两年。而纽约是另外一个极端,那就变化,过度投机和过高的杠杆率使得投行走上了一条不归之是“AnythingUndertheSun”——太阳底下的任何东西,只要路。传统上以赚取佣金收入为主、对资本金要求很低的投资银你能想到,上午一包装,下午就能卖出去。所以各种金融衍生行,在高利润的诱惑和激烈竞争的压力下
4、,大量从事次贷市场品和证券化产品在美国非常多,金融机构不停地创造出各种各和复杂产品的投资,投行悄然变成了追逐高风险的对冲基金。样眼花缭乱的复杂产品,通过柜台交易(OTC),不需要论证,也例如,高盛公司在近年内,直接股权投资和其他投资所获占到没有监管,只要有对手方买,能够成交就行,当然这些对手方其总收入的80%左右。出于竞争压力,其他投资银行也在做类大都也是金融机构。这种模式使得金融产品极大地丰富,但有似的转型。在对大量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中,投行赚取了大量利时候容易走过头了,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等金融衍生品过度泛润,例
5、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两家投行在过去十几年中每年的平滥。一旦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时候,危机就来得很快。均净资产回报率高达20%左右,远远高出商业银行12%~13%第三,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信用体系越来越“廉的回报率。但同时,这些投行也拆借了大量资金,“钱不够就价”,不仅透支了未来,也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从申办借”,杠杆比率一再提高,从而积累了巨大的风险。雷曼兄弟信用卡可见一斑。90年代初期,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大概半年宣布进入破产保护时,其负债高达6130亿美元,负债权益比是后才能拿到第一张信用卡。但到90年
6、代末期,一个刚到美国的6130∶260,美林被收购前负债权益比率也超过20倍。中国留学生一周之内就会收到几张信用卡,甚至在机场飞机刚过高的杠杆比率,使得投行的经营风险不断上升,而投资落地就有信用卡公司主动给他办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美银行在激进参与的同时,却没有对风险进行足够的控制。一方国人透支未来的消费习惯愈演愈盛,而透支的利息高达17%左面,由于杠杆率较高,一旦投资出现问题会使其亏损程度远远右,信用卡公司为了追逐这个高额利润,就疯狂地到处寻找下超出资本金;另一方面,高杠杆使得这些投资银行对流动性要一个客户
7、,甚至主动给毫无信用记录的人邮寄信用卡。同时,求较高,在市场较为宽松时,尚可通过货币市场融资来填补交17%的利润,也使得信用卡公司能够承担较大比例的坏账,所专家论坛26中国金融·2009年第1期以大量信用卡公司也疏于控制信用卡使用环节中的各种风险,的反思。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市场曾出现过数次较出现了问题就轻松地将其作为坏账撇掉。但如果某一天这17%大的危机,美联储多次采取注资、降息等方式,这在当时可能的高利润不能延续,风险就来了。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是这也许是对未来的一种过度透支,暂时很大程度上,次贷的发
8、生就和“廉价”的信用相关。格林把问题掩盖下去,最后问题暴露的时候,变得不可收拾。当然,斯潘就任美联储主席时期,美联储不断降低利息,大量资金涌众所周知,这其中的平衡是很难把握的。入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使得美国第三,如何对金融创新实施有效监管值得我们反思。此次众多银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过于乐观,贷款条件不断放松,危机表明,在证券化产品风险充分暴露前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