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攻击_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同伴交往自我知觉

不同攻击_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同伴交往自我知觉

ID:38117985

大小:1.34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不同攻击_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同伴交往自我知觉_第1页
不同攻击_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同伴交往自我知觉_第2页
不同攻击_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同伴交往自我知觉_第3页
不同攻击_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同伴交往自我知觉_第4页
不同攻击_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同伴交往自我知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攻击_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同伴交往自我知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2期文章编号:1001-4918(2006)02-0023-28中图分类号:B8441文献标识码:A*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同伴交往自我知觉周宗奎蔡春凤赵冬梅(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武汉430079)摘要:以474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型儿童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以及自我提名的朋友与双向互选朋友数量、同伴积极提名、消极提名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攻击受欺负组别在自我提名的朋友数量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双向互选朋友数及同伴积极提名、消极提名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方面,单纯攻击

2、组最高,攻击-受欺负组最低。在双向互选朋友以及同伴积极提名方面,未参与组最高,其余依次为单纯攻击组、单纯受欺负组和攻击-受欺负组。关键词:攻击-受欺负类型;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朋友;同伴提名中,儿童逐步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也就是自我1问题提出概念。自我概念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发展的,同最近20多年来,学校欺负问题成为教育与心理时自我概念会引导个体按照有利于保持一致性的方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式行动、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和对自己的期望和[4]者们认识到,儿童的行为背后常常隐藏着一个人的后继的行为。认知模式,儿童容易成为受欺负的对象或者喜欢攻许多研究发现,虽然攻

3、击性儿童有明显的社会、击别人,除了儿童的个性以及学校、家庭环境的影响行为和学校适应问题,但他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1][5]外,个人的认知模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力,存在自我知觉偏见。与退缩性被拒绝儿童相关于攻击和受欺负者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和特比,攻击性被拒绝儿童对他们的同伴关系的知觉更点,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如攻击性或受欺负儿不准确,因为尽管被同伴拒绝,但他们的自我知觉或[6]童的敌意归因偏见、问题解决策略不当、观点采择能自我评价与一般儿童无显著差异。相反,越来越[2]力缺乏等等。此外,由于儿童的自我概念或自我多的证据表明,长期受同伴欺负的儿童更易于将他知觉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认知因素

4、之一,一些研究们的同伴关系困难归因于自己的能力缺乏,因此受者也将自我概念和自我知觉纳入攻击-欺负问题的欺负常常与低自尊、低社会能力知觉、低同伴接受性[7]研究框架中来。等相关。Hymel等考察了被拒绝儿童的知觉准确儿童的自我概念或自我知觉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性。他们将4~5年级儿童分为四个组:攻击性不受成发展的。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和米德认为,儿童自欢迎儿童、退缩性不受欢迎儿童、攻击-退缩性不受我概念形成的过程就是镜像自我形成的过程。也欢迎儿童和一般儿童,通过比较儿童对四个领域的就是说,儿童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能力(一般能力、学业、同伴关系和外貌)的自我评定的表情、评价和态度

5、等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应和同伴评定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其知觉的准确性。结[3]的自我概念。果表明,一般儿童和退缩性不受欢迎儿童的知觉最从童年中期开始,同伴对儿童的影响逐渐增加,准确,也就是说,他们的自我评定与同伴评定之间差同伴交往经验对儿童自我的重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异最小;而两个攻击组的儿童倾向于在四个领域内[8]儿童是带着个人特点进入同伴群体的,同伴群体对高估他们的能力。Gottheil等也考察了儿童对欺负儿童进行评价,并对其作出回应。在这种交往过程和受欺负行为的知觉,他们比较了儿童在三种情况*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目号30270473).作者简介:周宗奎,男,华中师范大学心

6、理系教授.Email:zkzhou@ccnu-1.ccnu.edu.cn232006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2期下的欺负行为分数:(1)一个人如何被同伴看待;(2)因此,本研究将以社会测量学方法考察不同攻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3)一个人认为别人会怎么看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自我知觉。旨在更深入地了待他她。结果发现,同伴报告的欺负行为分数与儿解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在同伴交往领域的自我童自我报告的欺负行为分数之间相关很小,但同伴知觉,从而为在我国中小学中开展更有效的欺负预报告的欺负行为分数与知觉到的同伴评定分数之间防与干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有中等相关。说明欺负者在一定程度上知道同伴群本研究主要

7、考察同伴关系知觉的两个方面:自体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但他们不赞同或者不在乎我知觉的社会能力和特定领域(友谊)的自我知觉,这种评价。但是,对受欺负行为来说,情况就不一样其中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以Harter编制的儿童自我了。三种情况下的受欺负分数存在一致的相关,说知觉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友谊自我知觉是以儿童自明受欺负者不仅承认自己有被欺负行为,而且认识己提名的朋友数和双向互选朋友数来衡量的。到同伴怎么看待他的行为。2研究方法但是,大部分关于儿童自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