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创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一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创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一点思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结合我校教学实际,要在时间紧迫、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双差的情况下让学生在中考中得到更多的分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认真备课 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备课的内容就是课上要教给学生的内容,中考考什么我们就教学
2、生什么,所以教师备课应该以考纲为指导,将教材和考纲相结合。根据中考的要求,语文分为基础知识、、文言文、现代文、诗歌、语言运用和作文六大项,我们的教学也要围绕这些来展开,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这七项我们不能像数学教学那样分章节来完成,必须在课堂之上完美的融合。 备课要有时间做保障,用一天的时间和用一节的时间来备一节课,质量肯定不一样。我们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准备每节课,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弄清楚,切忌模棱两可、一知半解。要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精华,从诸多教学方法中选择最优的,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也可以和同事积极交流探究。争取每节课都能
3、做到目标明确,设想充分,环节流畅,方法得当。总之,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不上无准备之课,每次都满怀信心地走进课堂,这是课堂高效率的首要保障。 一、把握课上环节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每一节课都要清楚让学生掌握什么,当然一堂课要想实现好几个目标有点难度,只要实现一到两个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也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能什么都讲,面面俱到,不分轻重主次,那样只会使教师觉得累,学生觉得烦,一节课下来抓不到什么东西。我们的学生一节课45分钟,能保证全神贯注听讲的几乎没有,如果教师满堂灌,自我陶醉式讲下来,不管学生的接受情况,那就是在做无用功
4、。所以要敢于舍弃,忍痛割爱,突出重点,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在重要的知识点上一定要较真,舍得花时间。不要上来就把结论、方法告诉学生,先由教师提问,再引导着学生思考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就会形成深刻的印象。 2.精讲精练,做好笔记。这一点是与教学目标明确紧密相连的。一定时间内就讲一两个重点问题,才有可能讲得透彻。在讲之前先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重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把知识点掰开揉碎,引导点拔,让学生领悟接受;将知识由点到面,由一般到特殊,系统完整的交给学生。而且要理论联系实践,结合题目巩固练习。学生在课上规定的时间内,一
5、起完成一个练习要比课下学生单独完成效果好得多。学生有紧张感,有挑战和表现欲望,所以掌握知识速度快、印象深。在完成练习题目后,教师还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在选择题目时注意类型要有代表性,难度适中。讲完练完之后要留给学生做笔记的时间,同时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内容,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做笔记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我们学生一般惰性较强,所以要多提醒、多督促。 3.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学生对某学科有没有兴趣、爱不爱上这门课,和喜不喜欢任课教师有直接关系。所以,首先我们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
6、关系,至少要让学生不讨厌你。其次,语文课内容本来就是包罗万象,教师可以由课本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同时也能让学生多关注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这会使学生觉得语文课很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关注他们的听讲状态、上自习情况及情绪表现等;了解学生的特点及特长,比如谁朗读好,谁思维敏捷,谁背诵迅速,谁写作好等,并在课上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表扬鼓励。最后,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图片、音乐等调节气氛,避免单调的说教,也可以适度的说个笑话或拿某个同学开个小玩笑来活跃气氛。 三、重视作业及辅导 作业是课堂
7、的延伸,布置作业与检查作业是语文老师最为头疼的事情。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学生为什么不做语文作业。其实原因很简单,训练目标不明确是其一,不能及时批改和讲解是其二。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某种知识,然后举着一张练习题说,同学们,如果要更好的掌握这个知识,那么做这张练习是很有必要的。相信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兴趣去做。如果第二天就讲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会好一些。可见设计好课程目标和对应的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目标不清,练习没有针对性,别说实现课堂高效了,就是一般的效果也达不到。教师可以主动地询问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其问题并给以解决,并在以后学习
8、中通过经常提问,追踪式的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多提问,在解答时要热情、耐心,细致透彻全面的讲解会让学生觉得收获很大,逐步培养起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刨根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