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舆论学重点摘要及笔记

华中师范大学舆论学重点摘要及笔记

ID:37871062

大小:657.02 KB

页数:138页

时间:2019-06-01

华中师范大学舆论学重点摘要及笔记_第1页
华中师范大学舆论学重点摘要及笔记_第2页
华中师范大学舆论学重点摘要及笔记_第3页
华中师范大学舆论学重点摘要及笔记_第4页
华中师范大学舆论学重点摘要及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舆论学重点摘要及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舆论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舆论,就在我们身边。“他是个奇怪的人物。你可以同时在任何地点遇到他:在城市,在乡村,在火车里,在大街上……他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出现:有时是工人,有时是农民、战士或大学生……他有各种不同的年龄:年岁不大,或上了年纪。但他无所不知,无所不察,什么事情也休想逃出他的眼睛,什么人也骗不了他。”(舆论的主体、存在方式、公正舆论的理想化认识)民谚:“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清·顾炎武《日知录》:“天下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舆论监督,制恶力量)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清议亡,则干戈至矣。”伏尔泰:“人们把舆论叫做世界之王。舆论就是世界之王。因为当理性反对舆论时

2、,理性就注定完蛋。”卢梭(近代系统研究舆论第一人):政府主要依赖的与其说是法律或高压统治,不如说是舆论。舆论是永不衰竭的、铭刻在公民内心的真正的宪法。第一节舆论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舆论本体(静态研究):舆论属性(一般形态、社会形态)——定性把握舆论本质。2、舆论过程(动态研究):舆论的发展机制,一般舆论的形成过程及不同阶段,舆论形成后的发展演变趋向及规律。3、舆论控制:舆论的人为影响。研究社会、法律对舆论的管理、疏导和控制;舆论控制的原则、途径、方法、规律等。二、研究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为指导,通过舆论研究,更好地体察人民意志,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

3、人类的共同进步服务。三、具体方法:1、定性分析:思辨型分析方法,传统色彩。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前提下,运用概念、范畴,通过归纳与演绎、具体与抽象的思维过程,得出定性结论。它有利于探索事物间的逻辑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但不重视量化数据,缺乏精确性而流于笼统,甚至以偏概全。2、定量分析:更具现代内容。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的数据调查及分析,准确再现事物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变化的具体形式,进而得出总体性推测。常用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方式。偏重于统计,对模糊事态难做科学分析,不适宜分析逻辑联系及事物本质。两种方法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第二节舆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综合性、边缘性的独立学科。1、

4、政治学:早期舆论学重要根植于、依附于政治学。在政治视野中研究舆论学,了解、驾驭舆论被当作一种统治术,政治清明与否同舆论直接相关。孔子:“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孟子:“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举公意,辟私怨。”曾参:“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以民意定天下”)荀子、魏征:民若水,君若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孙中山:“盖舆论者,必具有转移社会、左右世界之力也。”包容性(组成部分),但并非政治学附庸。就内容而言,舆论不仅反映社会政治,而且反映社会经济、伦理道德、文化习俗等,政治绝不是舆论的唯一实体。舆论乃人类社会独有的精神现象,其生成发展有独特规律,

5、为政治学难以囊括。2、社会学:更大包容性。从属于社会学,但又有独特性。社会学以整个社会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整体与各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内容庞大,覆盖面广;舆论则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支学科),是用于社会控制的手段和工具,是社会学关照的内容之一,因而其某些概念范畴完全适用于舆论学。但社会学并不能取代舆论学,舆论学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理论体系,它将社会学的概念范畴移植于新的系统,并使之获得新的意义和价值。其理论触角深入社会心理层次,探讨舆论运动的社会心理依据及心理运动过程。3、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心理活动发生、变化及发展规律。舆论作为民意的表达,亦是“群体心

6、”、“民族心”、“社会心”的具体表现。社会心理学不是从外在包容舆论,而是从内在阐述、解读舆论。4、新闻学: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的一般规律。有人认为:舆论学是新闻的哲学。新闻传播活动应遵循舆论的一般规律,两者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信息的交流是舆论形成的前提;另一方面,新闻媒介又是公众交流意见的重要场所和工具,是“社会公众论坛”,是“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同时,新闻机构又是社会舆论机关。第三节舆论学研究概况古代各民族,皆有游说、论辩的灿烂时代。春秋战国,诸子策论,百家争鸣,孔孟韩荀。纵横家。魏晋,清谈之风,“高言伪议,昼夜不息”,客观上鞭挞现实。明清时期,屡受钳制,文字狱。顾炎武《日知录》,专

7、文探讨清议、流言、直言、莠言、立言等舆论现象,视“列国之风,听舆人之诵”为舆论传统。古希腊,崇尚慷慨陈词、唇枪舌剑的雄辩,形成古代“民主政治”。普罗塔哥拉,传授论辩术,培养舆论旗手(最早之舆论研究)。亚里士多德,写《政治学》、《论辩术》,亲传舆论活动技巧。现代之舆论概念,即视舆论为“公共意见、公众意志”,体现“人民主权”的平等自由思想,是从文艺复兴时代滋生、发展的。17世纪,封建贵族视舆论为“妖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