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张世英内容提要从中西传统文化中不同的自我观的角度,考察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的历程可知:先秦儒家以表现互倚型自我之仁德为美,道家以表现无我为美;秦汉至唐宋时期,以无我为美的思想蕴含了以自我表现为美的思想;明末清初走向以独立型自我的自我表现为美。中华文化传统的审美意识在未来若能多一点独立型的自我意识,则更添光彩。关键词互倚型自我独立型自我无我之美自我表现之美我在!西方美学思想与自我∀一文(载!北京大讲感性形象之外的意或境。所谓言不尽意,学学报∀2008年第2期)的第一部分中,专门论述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上传∀),窥意象而运了
2、中西自我观的区别:西方文化培育了独立型的斤(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意境(王昌龄!诗自我(independentself),中国文化培育了互倚型格∀),境生于象外(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都的自我(interdependentself)。互倚型的自我,是说的感性形象之外的意、境。中国美学思其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是某个个人本身,而且包含想,从其主要方面来说,是指对这种意、境的父母等亲近的人在内,这种自我观注重自我个人体悟和把握。与他人之间(包括亲人和权威势力)的关系,其中中国美学思想所讲的这种体悟和把握不同于的自我个人往往倾向于倚赖他人的意志、观点而西方美学思想
3、所讲的典型说。后者基本上是在思想、而行事。独立型的自我,其所指的只是自主体∃客体关系思维模式下主体∃自我对超验我一人,这种自我观注重自我个人的独立自主性,的理念的认识;前者基本上是在天人合一思维个人根据自己的意志、观点而思想、而行事。模式下主体∃自我与世界融合为一体的一种内在当然,这样的区分只是大体如此,不是绝对的体验。主体∃客体关系中的主体是独立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观也不只是简单的互自我;天人合一中的人与世界万物融为一体,自倚型自我所能涵盖的。我在那篇文章中,论述了我尚未独立出来,谓之无我,亦无不可。也就是以表现独立型自我为美的西方美学观点的孕育、发由于这
4、个缘故,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突出主体∃自展的历史。现在这篇文章是该文的姊妹篇,拟从自我的地位,以自我表现为美(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论我观的角度,扼要讲讲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史。述,请参见拙文!西方美学思想与自我∀);中国美中国思想史上直接地、具体地讲美这个概学思想主要强调把自我融化到天人合一的一念的文字很少,但不能说中国古代很少美学思想。体之中,从而凸显了以无我(包括互倚型自我)中国古代思想家不爱简单地讲感性学意义下的美为美的特点。感,不爱讲单纯满足感官的愉悦之情,而更多地爱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它的典型说,由于强92008.5调对典型∃理念的认识,因此,在西方美学思达哥拉斯)
5、。总之,形式美与独立型的自我不可想中,进入审美意识的主要途径是思维、理智,想分离,它不需要互倚型的自我参与其间。例如,像则最终居于从属地位。中国美学思想由于强调每个个人都能独立欣赏音乐节奏上的圆润之美,对天人合一之一体的内在体验,因而在中国图形上的黄金分割之美,而不需要联系人与人美学思想中,进入审美意识的根本途径是妙悟,之间的互倚关系。当然,儒家也不是压根儿不妙悟的内涵类似西方美学思想所讲的想像,但提类似西方形式美之美,例如,孔子说的巧笑倩比它更丰富。妙悟含有对无的最高原则的体兮,美目盼兮(!论语#八佾∀)之美,就是一种形会。!老子∀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
6、其妙。审美式美,它给人以感觉上的愉悦,用西方休谟的术语意识在于对以无为内涵之道的妙悟。来说,这是一种感觉的美。美目之美只涉及独立的自我,而不涉及自我的互倚性。但孔子对先秦儒家以表现互倚型自我之仁德这种美显然是在贬义下、在对比互倚型自我之为美和道家以表现无我为美的美学思想仁德的意义下提到的。子曰:绘事后素。意思儒家思想主要讲伦理道德,美从属于善。是:巧笑、美目之类的形式美(绘事),必须孔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以仁德之素为根本。至于对形式美之所以尽美矣,未尽善矣。(!论语#八佾∀)这段话说明美,更不可能像西方美学那样对它做理论上的分孔
7、子对善与美作了区分,同时也说明孔子强调美析。儒家以和为美的思想(乐从和)也许是讲要服从伦理道德即善的要求,才算有真正的美的的形式美之所以美的道理,但过于简单、朴素。由享受,所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孔子开创的比德的审美观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另外,孔子心。西方传统所主张的那种表现独立自我之美以在给美作界定时,也是用伦理道德的意义来解释及为美而美、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观,根本不美,所谓里仁为美(!论语#里仁∀),就是说,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