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34726
大小:58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01
《2012级专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级专题“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专题复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之一。该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良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溶液的pH、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掌握有关知识要点 1、电解质的电离 强电解质如NaCl、HCl、NaOH等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少部分发生电离的。如25℃0.1mol/LCH3COOH的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3
2、2%,溶液中存在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极少量的OH―离子。多元弱酸如H2CO3还要考虑分步电离:H2CO3H++HCO3―;HCO3―H++CO32―。 2、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3O+和OH―,H2OH++OH―。在25℃(常温)时,纯水中c(H+)=c(OH―)=1×10-7mol/L。 在一定温度下,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水的离子积Kw=c(H+)•c(OH-―,在25℃时,Kw=1×10―14。 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抑
3、制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小,水电离出的c(H+)水和c(OH―)水均小于10―7mol/L。在纯水中加入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大,水电离出的c(H+)水或c(OH―)水均大于10―7mol/L。 3、盐类水解强酸弱碱盐如NH4Cl、Al2(SO4)3等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如CH3COONa、Na2CO3等水解后溶液呈碱性。多元弱酸盐还要考虑分步水解,如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 二、理解四种守恒关系以0.1mol••L-1Na2C
4、O3溶液为例,溶液中的大量离子:Na+、CO32―,微量离子:HCO3―、OH―、H+,大量分子:H2O,微量分子:H2CO3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c(Na+)+c(H+)=c(HCO3―)+2c(CO32―)+c(OH―)2、物料守恒:考虑水解前后C元素守恒则:c(HCO3―)+c(CO32―)+c(H2CO3)=0.1mol••L―13、定组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
5、,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2CO3溶液中n(Na+):n(CO32―)=2∶1,推出:c(Na+)=2{c(HCO3―)+c(CO32―)+c(H2CO3)}4、质子守恒:由水电离出的c(H+)水=c(OH―)水。得质子守恒关系为:c(OH―)=c(H+)+c(HCO3―)+2c(H2CO3)(也可通过电荷守恒与定组成守恒推导)。三、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1、正确的思路:(1)若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首先考虑电解质的电离——将其电离成离子,然后考虑“弱离子”
6、的水解,综合分析得出: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隐性离子)注:所谓“显性离子”是指使溶液表现酸碱性的离子;“隐性离子”则与之相反,如酸性溶液中的显性离子为H+,隐性离子为OH-如: NH4Cl溶液中 C(Cl-)>C(NH4+)>C(H+)>C(OH-)14 2、三个思维基点:电离、水解和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质子守恒)。灵活运用多种解题方法,如:淘汰法、定量问题定性化(先判断酸碱性)、整体思维法等。四、熟悉典型题例(一)单一溶液例1.在0.1mol/l的NH3·H2O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
7、的是()A.c(NH3·H2O)>c(OH―)>c(NH4+)>c(H+)B.c(NH4+)>c(NH3·H2O)>c(OH―)>c(H+)C.c(NH3·H2O)>c(NH4+)=c(OH―)>c(H+)D.c(NH3·H2O)>c(NH4+)>c(H+)>c(OH―)解析:NH3·H2O是一元弱酸,属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少部分发生电离(NH3·H2ONH4++OH―),所以c(NH3·H2O)必大于c(NH4+)及c(OH―)。因为c(OH―)=c(H+)+c(NH4+),所以c(OH―)>c(NH4+)。综合起来,c(
8、NH3·H2O)>c(OH―)>c(NH4+)>c(H+)。例2.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Cl―)>c(NH4+)>c(H+)>c(OH―)B.c(NH4+)>c(Cl―)>c(H+)>c(OH―) C.c(Cl―)=c(NH4+)>c(H+)=c(O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