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_红楼梦_里绰号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红楼梦》里绰号多孔令彬一民间有句俗语云:“有起错了的名字,没有叫错了的绰号。”的确“一个人的名字也许说明不了什么,但一个人的(绰)号则多半是有意义的”(古龙语)。那么什么是绰号呢?绰号就是人的外号,又叫诨号、诨名(浑名)、混号、混名,俗又称作花名、野名。“是人们凭着机智根据对方的外貌、性格、特长、嗜好、生理特征、特殊经历等特点而命名的一种带有戏谑、幽默、讽刺色彩,或用以臧否人的称谓符号。”①研究绰号文化不难发现,其实绰号也是人类姓名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称谓现象,古今中外,帝王将相、社会名流、村夫野老、医卜百业,各式人等
2、,皆可能有绰号。王利器先生说:“绰号的使用有着深广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基础。”②中国的姓名文化是世界姓名文化中最复杂独特的一种,而它的绰号文化也是富有民族特性和丰富多彩的。关于中国人绰号的特性,中华一家人网上有两段精彩的文字,兹引述如下:它(绰号)和别号、斋号的初级性区别,似在于几乎全部—260—红楼梦学刊·二○○五年第三辑为他人所取,然后得到公认,使用性完全不取决于担当者本人的意愿。而任何一个绰号在获得多数人认可之前,又几乎全部是通过口耳相传的途径传播,这与别号、斋号的发生与流传照例都依赖文字自署、又多借助作品的方式形成中级性
3、区别。很多绰号都在与相貌、姓名、生理特征相结合的条件下,对担当者的禀赋德性、行为举止等做出外观与内涵有机统一的概括,同时富有强烈的公众舆论的褒贬性能,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社会评判机制的一个部分(其间因阶级立场、文化教养和道德观念的不同所造成的分歧乃至错误性导向,是另一回事)。因此,它又和别号、斋号通为取用者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述或纯主观的自我评判和标示,形成高级性区别。从语言艺术看,绰号对汉语文化潜力的开掘,在修辞手法上所达到的造诣,远远超过了名讳、表字、别号、室名之类的平均水准。也许大多数绰号都不象前者那样或出于经典,或工于
4、雕琢,缺乏书卷气雅致味,但它们运用简练精辟的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却真正能使担当者在人闻见时获得一种立体感。绰号既然有着如此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又是这样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而它也就必然与号称“人学”的文学结缘了,当然,如有人想要考证绰号是什么时候进入文学作品的,肯定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由于绰号能运用简练精辟的语言塑造形象,从而使担当者在人闻见时真正获得一种立体感,所以鲁迅先生给了那些擅长起绰号的人们以很高的评价。他说:“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假使有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罢,⋯⋯倘弄创作,一定也是
5、深刻博大的作者。”③考察中国的俗文学传统,事实似乎也正如此,以称号或诨名作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已久为小说家所习用。这其中自然又以《水浒传》最突出,影响也最大,百八人皆有诨名,可谓是诨名的集大成。现代作家赵树《红楼梦》里绰号多—261—理显然也是这方面的翘楚,他的乡土小说中以绰号命名的人物比比皆是,据他说那是因为“农民差不多都有绰号”的缘故。而当代流行的武侠小说更是承继了它的祖宗《水浒传》这方面的传统,其中金庸小说中的人物绰号最多也最脍炙人口。总之,纵观中国的俗文学史,其人物以绰号名扬天下者,如“豆腐西施”、“骆驼祥子”、“芦柴
6、棒”、“坐山雕”、“二诸葛”、“三仙姑”、“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可说是数不胜数,有时甚至于这些人物的本名是什么,人们倒往往并不怎么在意了,这也正反映了小说家们在创造人物形象上绰号命名艺术使用的成功!《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它的人物命名手法之高妙用心之精细寓意之深刻,历来为大家所激赏。太平闲人张新之说:“是书名姓,无大无小,无巨无细,皆有寓意,甄士隐、贾雨村自揭出矣,其余则令读者自得。有正用,有反用,有庄言,有戏言,有照应全部,有隐括本回,有即此一事而信手拈来,从无随口杂凑者,可谓妙手灵心,指麾如意。”④清人
7、周春也说:“盖此书每于姓氏上着意,作者又长于隐语庾词,各处变换,极其巧妙,不可不知。”⑤而今人也对《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艺术进行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总结,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即说:“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取号,选姓定字,为小说人物涂上了艳丽夺目的色彩,成为全书艺术构思时不可缺少的艺术细胞。这些人物形象的命名不仅是一种符号而且还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审美价值。”⑥傅憎享也说:“《红楼梦》中人物创名,已不再是抓取人物的表征,而是涵融着人物的内质与灵魂。名字成了人物性格的标志、命运的纹章。”⑦但阅读以往的研究似也不无某种遗憾,如人
8、们多关注的是小说中那些新雅不俗或寓意深刻的人物命名,而对于其中众多以俗为美取义显豁的绰号命名艺术,还缺少必要的展开和论述。我们认为不仅小说的人物命名获得了巨大成功,即使这些绰号,也大多可以称得上是“颠扑不破的诨名”,“真正能使担当者在人闻见时获得一—262—红楼梦学刊·二○○五年第三辑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