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20206
大小:90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6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愉悦教学情景的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愉悦教学情景的创设一、关于课改后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一点看法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先谈谈课改后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一点看法,这是一门新设置的文科综合课程,课程力图以综合的视野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联系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现实,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国情、国家政策等多领域的知识,内容纷繁复杂,但知识点少了、零碎了;页面变得花哨了;什么学习探究、合作互动、专题研究活动花样多了。课改者本意很明显在于努力突出人本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正如一位教学工作者所言:给一片关注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 给一段探究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去经历; 给一个交往的场景,
2、让学生自己去锻炼; 给一个个性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去展现; 给一个研究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上述这段话描述得很精彩。难道这些不是我们一线老师所希望的吗?我们不希望学生自己往前走、自己去经历、自己去锻炼、自己去展现、自己找答案吗?但现实允许我们这样做吗?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课改的目标要求,我们在现实中操作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探究、专题活动,它需要学生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上网、去搜集资料、去积累素材。显然动不动上网,家长不会支持的,如果偶而搞几次,家长还能冷眼旁观;如果按各科新教材要求,三天两头上网,对于那些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家长不对小孩怒目金刚、不跑到学校向老师兴师问罪才怪。而我们的老师,面临中
3、高考的压力和各项教学指标的考核要求、以及社会上对老师的苛求,背负这些沉沉蜗牛壳的老师在现实中是艰难地爬行着。试问谁是社会的的弱势群体?我想我们老师才是被社会忽视的真正的弱势群体!我们想给学生轻松,也想给自己轻松。但考试制度没什么大变呀,家长向我们要成绩,社会向我们要指标,我们每天还得围着中高考的指挥棒转,教材再怎么改也逃不出这根考试的魔棒。所以我们不可能完全按课改的要求去组织教学,那些看似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场景,究竟让学生学到了些什么?也是不言而喻的,值得思考的;所谓合作学习,也是几个好学生的合作而已,而大多数学生往往是合而不作,大多数的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罢了。(幻灯3)所以我认为课改使理
4、想和现实发生了碰撞,课改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课改太理想化了。现实中我们无法按《历史与社会》课改后的要求完完全全去操作执行,但是我们不得不作冷静的思考与分析:新教材为何知识点零碎了、理不出条条框框了?那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减少死记硬背东西,它重视的是情感上的接受;为何书本页面越来越花哨了?那是为了千方百计吸引学生的眼球!上学生有兴趣为何教学过程花样多了?每节课安排那么多无法落实的活动:探究、专题?那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总而言之,新课程在努力体现生本教育理念。所以我们在不奢望学生在课外花多的时间在这门学科上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只能立足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五分钟求效率!为了使学
5、生乐于学习这门学科,我们可以根据学情、学科特点,尽我们可能协调课堂生态环境,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即重视愉悦教学情景的创设。(幻灯5)5二、《历史与社会》课堂愉悦教学情景的创设什么是愉悦教学情景呢?愉悦教学情景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导向,根据学科知识、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创设出积极、良好、愉快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积极思维,达到教学目的. 引入诗词,调动情感。 诗歌往往是史实的反映,它能很好再现活生生的历史画面,有助于学生对重要史实理解,有些诗歌还能起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中学会做
6、人的道理。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学艺术享受。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比如杜甫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唐盛世时期的繁荣景象的认识。杜牡的《江南春》一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诗,多少楼台烟雨中。”帮助学生了解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广建寺院、劳民伤财史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民族英雄戚继光立志扫平倭寇的决心。当讲到明中后期北京保卫战时,让学生朗读指挥这次战斗的大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7、”表明了于谦为了国家利益,将不惜牺牲自己,包括个人的身家性命的远大志向。在讲“戊戌变法”时,谭嗣同赴刑场前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现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谨的“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等等;这些优秀的诗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震憾力,能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