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57849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的高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构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 阿荣旗得力其尔小学:徐健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主要是加强词句的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贯穿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不搞支离破碎的讲解,而由学生从文章整体入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然后抓住关键部分,前后联系,上下贯通,理解内容,最后再回到全文,认真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我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来教师单一的
2、教,更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学到文章的精髓,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以《一夜的工作》为例,说一说我在教学中摸索出的“激趣导入定目标------整体感知悟思想-------研析精读来品悟------课外延伸成积淀”四步走的高效课堂教学流程,谈谈是怎样以设疑导读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阅读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最佳效果。教材简析和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三课《一夜的工作》。课文讲的是作者陪同总理审阅稿件目睹总理一夜繁
3、重工作和简朴生活的情形。歌颂了总理不辞辛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工作作风,抒发了作者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完成两方面的任务:一是使学生受到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小事和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2、领会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2、3两个目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难
4、点。一:巧设导入激兴趣,质疑定目标。 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语,能迅速把学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首先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总理生前的相关资料,有的学生简介总理的生平,有的学生讲述有关总理的小故事,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感悟总理的优秀品质做下了铺垫。然后我自然导入:“让我们跟着作者何其芳一起走近总理办公室,感受一下他一夜工作的情形。”板书课题后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二:整体感知悟思想,读中生情感。
5、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在交流读书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首先是教师指导朗读,《一夜的工作》,真实地记叙了“我”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从中真切地表现了周总理俭朴勤劳的特点,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全文写得自然朴实,具体感人。据此,在朗读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朗读时总的基调应该是自然舒展深情的,内容
6、上要着重表现周总理工作的刻苦认真及其办公条件和夜餐的简单,以突出表现周总理勤劳和俭朴的精神品质。然后组织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文本中的喜怒哀乐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使“情感朗读”达到一种美妙的境界。三:深入研析妙设问,精读来感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仍然以学生自主质疑、释疑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研讨、争辩中感悟语
7、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写上批注,再和同座交流一下。 2、结合文章的重点内容每个小组给其他小组提出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同时教师出示教学提示:(1)请分组讨论。(2)按照课文内容设计问题。(3)问题里必须有“为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词语。 问题从学生中来,是学生关心的,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这样的问题更有吸引力,更有挑战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