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23724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作文教学之我见——唐雪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文教学之我见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中学 唐雪梅曾经一谈及作文教学,我总想用“老牛拉破车”一言以概之,至于个中多少辛酸、万千感慨,恐怕非语文同行难以理解。学生怕写,老师怕改,这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无奈!至于作文教学的“效益”,不用说,谁都清楚。几年来,我边学习、边借鉴、边摸索,渐渐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尽管这条路还歪歪扭扭,甚至可能走不到成功的尽头,但自我感觉蛮好:我的学生不再那么怕作文,而我批阅作文也变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我把我的做法归纳为:注重榜样效应,理顺两种关系,遵从三个步骤。一、注
2、重榜样效应榜样效应,既能够给学生创作活动提供典型的榜样或范例。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真正地创效益、见效率。(一)教师榜样。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君子动口不动手。”教师光说不练,不知道学生作文的甘苦,也就无从指导学生。曾见过这样一句话:“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不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5-反之,教师热爱文学,热衷创作,思维敏锐、活跃,经常有文字见之于报端、杂志,就会把学生对创作敬而远之的态度,一下子拉到了跃跃欲写的境界。我把发表的论文拿给学生看,学生们马上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我鼓励他们拿
3、起笔,勇敢地表现自我,张扬自我个性,笔述人生中酸甜苦辣的真实感受。不久我便收到了一篇篇热情洋溢的习作。尽管有的立意不新,有的思想单纯,有的文笔稚嫩,但我还是找到许多个性化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以鼓励、引导。看来,教师做出样子,师生同步作文,可起到榜样的支柱作用,而这种作用则远远胜过了压力的强制作用。(二)学生榜样。如果说教师的榜样作用还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话,那么自己的同班同学发表了习作,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所激发的创作冲动,简直不可想象。我指导的学生习作在湖南省《小溪流》杂志上发表后,学生们反应
4、强烈,经常有学生拿着自己的习作兴冲冲地找到我:“老师,给我看看这几篇文章。”每到这里,我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创作冲动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是创作的主人,真正是“我要写”,把写作当成了他们释放自己思想、情感、智慧的途径,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他们的某些观点、段落、句子、词语都很有创意。同时,我源源不断地把这些习作投递出去,一旦发表,也可变为多方位的信息交流。(三)作品榜样。1、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历史文明的结晶,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自不待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适时恰当地
5、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课外自读每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5-文学名著的榜样作用在于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充实思想。2、教材。教材就是名篇佳作的文集,其典范性非常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熟读深思,揣摩范文,活化写作技法的习惯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3、同龄人作品。比起文学名著和教材来,各种报纸杂志上的同龄人作品,更能引起学生们心理上的共鸣,其榜样作用更为明显。在作品榜样中,我们宜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抓课外博览文
6、学名著筑底气,研课内佳作名篇学技巧,读同龄人作品树信心。这样,学生创作自然有感、有悟,信心足,底气足。二、理顺两个关系(一)处理好教材与作文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出自己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驾驭能力。应该说,在处理教材的能力上,是体现教师创新意识的重要指标。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宜将课文写作特色的点点滴滴活化成为学生写作肌体的有用细胞。这样,学生创作时,用思维的鼠标去有的放矢地点击这些被活化过的细胞,文章技巧、语汇等就会应运而生,往往是妙笔生花。如我在教朱
7、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文章四次写“我”流泪,课堂上我让学生进入“我”中体会,并说出每次流泪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动情中把父子情愫活化为自己创作的细胞。后来我在阅读学生习作中,发现他们每每写到自己的父亲时,总能从生活中的细微处着笔去体现深沉而伟大的父爱。往往是小描写、小事件能挖掘出大主题。不得不承认,这是《背影》的“影子”。-5-(二)摆正减负与勤练多改的关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为教育界人士、学生家长、学生广泛认同并接受。我们语文教师提倡学生勤练多改与减负是不是存在矛盾?笔者认为,负担轻或重是
8、一种心理感受。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创作有兴趣,愿写、爱写,内心体验愉快,完全是自觉、自愿、自能、自乐的行为,何谈负担重?欧阳修认为,文章“勤为之而自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有一定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变化。确实,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保证足够的训练量。其实,强调“多写”并非仅指写作的篇数多,更注重求“精”求“质”。“多写”是指同一种的典型文题要用心用力去写,用当代散文大家碧野的话说就是,写一篇作文“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写完后,要多修改,反复写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