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李学裙)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李学裙)

ID:37419103

大小:18.7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李学裙)_第1页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李学裙)_第2页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李学裙)_第3页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李学裙)_第4页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李学裙)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李学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仁怀市实验小学李学裙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2、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田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1)0.25是()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2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2)0.3是(  )分之一    0.30是(  )个百分之一  0.123是(  )个千分之一   (3)20.38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二、新课学习师:在商店里,商品的标价经常写成这样:这里的2.50元和8.00

2、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1.理解小数的性质。(1)例1  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启发提问:  ①0.1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个十分之一米,1分米)  ②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个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0个千分之一米,是l00毫米)    ④观察1分米、10厘米、loo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可以得出:

3、  (0.1米=0.10米=0.100米。(板书)5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个小数。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  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o”,小数的大小不变。            (2)例2  比较0.30和0.3的大小。出示投影片:启发提问:①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左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示?(30个1/100,平均分成100份,用30份表示。) ②0.3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右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示?(3个1/10,平均分成10份,用3份来表示。) ③两个图形所占面积

4、大小怎样?(移动投影片,学生易看出0.30=0.3)    ④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  讨论后得知:10个1/100是1个1/10,30个1/100是3个1/10所以这两个数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    (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通过对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  启发学生概括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o”或者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板书)理解小数性质的时候,要注

5、意什么?(要在小数的末尾添“o”或去“o”,小数中间的o不能去掉)。三、巩固练习1、下面有三个小朋友。小明身高1.20米小静身高1.02米小鹏身高1.2米问题:三个小朋友的身高都一样高吗?为什么?2.一家公司用下面三种交通工具运送货物。5飞机载质量50吨卡车在质量5吨火车载质量500吨问题:它们运送货物的质量一样吗?3、1.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3.90m0.30元500m1.80元0.70m0.04元600kg20.20m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小数的性质0.1

6、米=1/10米=1分米0.10米=1/100米=10厘米0.100米=1/1000米=100毫米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0.3=3/100.30=30/100=3/100.3=0.305《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教师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性思考,为把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同学们身边生活实际中的看到、遇

7、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为生活服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再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学生就说不能了。)然后教师引导提问: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

8、奇。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