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99561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高考改革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改革之我见高考最朴素的意义是将不学无术的“交白卷者”挡在门外,让大学录取到有一定文化基础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顺利实施教育而已为什么要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根本原因有两点:一、中国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呼唤教育要满足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二、高考的包袱太重。现在是“创新时代”,全社会对于“创新人才”“大师级人才”的需求和渴望强烈,人们希望自己和子女成为“人才”的渴望强烈,而大家对现在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出这种“人才”有怀疑,甚至焦虑。于
2、是,大家都希望高考这根“超级指挥棒”能够引导出一个全新的“创新教育”来。更有甚者,人们只要发现现行教育的一点缺失,就马上希望通过“高考指挥棒”来纠偏。比如,大家认为现在学校教育不关注社会、不重视时事,所以高考题中要注入“社会和时事”因素,又如汶川大地震时,媒体发现了学校缺乏“逃生”教育,于是,大家希望高考试卷中能够体现出“抗震救灾”。大家对高考的希望越大,包袱越重。正如舞台上喧闹声太大,让人听不清“戏文”一样,对高考的关注度越大,就越发不知道如何改了。其实,高考最朴素的意义是将不学无术的“交白卷
3、者”挡在门外,让大学录取到有一定文化基础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顺利实施教育而已。由此,对“繁难偏废”的高考进行改革应满足两点要求:第一,顶层设计、配套推进、体现公平。现在的改革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味道,例如“自主招生”本是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结果设计不合理,加大了学生的负担。又如,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度”,实指望招一些“偏才怪才”,突破高考录取人才的单一性,结果引发各高校变相的生源大战。第二,突出学生个性,促进人才成长。高考必须与社会进步相配套。30年前,高三复习资料一卷难求,现在
4、各种资料泛滥;20年前,许多人高考为的是求一纸文凭,现在,人们为的是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真本事”;10年前,人们还在为找不到一个能够讲解难题的老师而发愁,今天,互联网可以为你提供任何一个难题讲解的视频和课件,你可以坐在电脑前反复学习。说得通俗一点,30年前,大家日子穷苦,有大锅饭吃就非常高兴了。如今日子好了,要追求“小锅菜”,要搞“私人定制”了,在不破坏公平的前提下,社会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有了巨大变化。我个人设计的高考方案由三部分(或称为三阶段)组成:第一部分是各省组织会考(也叫高中学业水平考
5、试),确定每一位学生的会考等第,让会考成绩能够体现该生受教育的阶段性和完整性,各省统一制定会考合格标准,使得会考合格的学生具有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和能力。高职院校和大部分省属普通大学(学院)都可以直接凭会考成绩录取学生,会考成绩终身有效。让学生的会考等第成为学生参加下一步“高考”的报名资格,其合格率和优秀率作为学校督导和评估的依据之一。第二部分,由国家考试部门统一组织每年两次相当于美国SAT的“高考”,内容包括语文和数学;让“高考”成绩与“会考等第”一起,作为“非985一本高校”的录取分数线
6、,也作为“985高校”(国内顶级大学)自主招生报名的资格线,即学生可以凭“会考等第”和“高考成绩”继续报考“985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该成绩三年有效。第三部分是“985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每年一次。先让高校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标准确定会考等第和“高考”分数线,然后自主组织达到要求的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完成录取。如果改革后的高考能够让全社会感到“公平”,让高校感到“满意”,让考生感到“服气”,改革就成功了。所谓让社会感到“公平”,就是要提前公示各级各类考试的内容、要求、考试规则和报考资格,让各级
7、纪委、监督部门和公证部门介入考试和录取的全过程,随时接受媒体监督。所谓让高校感到“满意”,即能够让大学录取到他们所希望录取的人才。至于让考生感到“服气”,就是让学生感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个性需求得到了满足,根据自己的“会考等第”和“高考成绩”能够达到的水平,到自己向往的高校去接受挑选,尽可能进入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学习,万一达不到,也让他有反复尝试的机会,事不过三。给高考设置有限的目标,如此,改革还会迈不开步子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