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92991
大小:382.8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12
《《哲学》第二单元复习(理科上课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哲学的基本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意识实践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根本要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物质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
2、运动把握规律运动规律普遍性客观性认识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物质静止运动含义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根本属性存在方式承担者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问题,在自然观上它明确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回答1~2题。1.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A.人对自然物属性的认识程度B.人的本质能力的大小C.承认自然界的可知性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2.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
3、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D.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相处3.“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变异。“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客观物质前提是()A.要掌握高科技知识B.人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C.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存在D.有意识地改造事物的属性及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回答4~6题。4.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发展规律B.自然界的变化发展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4、D.人类社会的构成5.社会是客观的。这是因为()①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③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我国现实生产关系的基础——所有制形式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和确定。这告诉我们()A.生产关系的选择和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B.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选择是由人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C.生产关系的确定是
5、由客观实际和人的主观愿望共同决定的D.生产关系的选择和调整归根到底是由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整体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的7.“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此处的“物质”是指()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8.辨析:有人说:“自然现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具有客观实在性,因而是物质现象,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此不可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社会现象不是物质现象。”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认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6、2)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在人类产生后,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然是有意识的,但人的意识并没有改变自然现象的客观实在性。因此说自然现象是物质现象是正确的。(3)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社会现象从本质上讲也是物质现象。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说明①物质和运动不可分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先有物质后有运动,运动是物质的产物④先有
7、运动,后有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产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它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也不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某一动物死后,它所有的生理机能都停止了活动,当把它焚烧后,这一动物就不存在了。这说明()①物质运动停止了②物质的运动形式改变了③物质有生有灭④被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
8、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5.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