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风:在思想深处播种

李晓风:在思想深处播种

ID:37259815

大小: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0

李晓风:在思想深处播种_第1页
李晓风:在思想深处播种_第2页
李晓风:在思想深处播种_第3页
李晓风:在思想深处播种_第4页
李晓风:在思想深处播种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晓风:在思想深处播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晓风:在思想深处播种说明:这是一篇与高中历史老师及教学相关的文章,值得细细一读,会有启发与收获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高三文一班每到历史课,便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录音笔堆满讲台,教室后面一排抱着小板凳来听课的老师,教历史的,不教历史的,都有。  下课时,取走录音笔的,有学生,也有教师。“李老师的讲课录音”于是成了他们私下里相互流传的宝贝。一个已经上了北京大学经济系的人大附中毕业生至今还保留着李老师高三一年的全部录音,“偶尔还会听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有意思的是,被这所精

2、英学校的师生追捧的“李老师”,并没有什么耀眼的头衔。大概“教授”算是最高的了吧。不过,民间的可不少,比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组的教师爱称他“中堂大人”。学生中“粉丝”一大把,觉得他是个“认真教历史的人”。  这“李老师”,可能是“历史”老师历史上少有的奇迹。他叫“李晓风”。  “学生喜欢我的课,我觉得思考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中学,历史课等所谓的“副科”课成了作业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与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科”比起来,历史等“副科”实在是“无足轻重”的。即便文理分班之后,历史的地位也没有

3、多大改善。“无非是背书嘛!”  这是李晓风无法忍受的。  他为此确立了著名的“约法三章”:“上我的课,一、不能写别的学科的作业;二、不许看别的学科的书;三、不许随便谈论与历史无关的闲话,否则……”  2007年,他从高三下来教高一。那是理科成绩非常突出的两个班。“约法三章”之后,有个大胆的学生仍然当堂写起了·其他科作业。李晓风也当真兑现了他的“承诺”——收本子。本来就不苟言笑的他,威严顿时升了好几倍。  “班规教育”之后的第一课,讲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尴尬的情形出现了,李晓风要求学生历数中

4、国古代的王朝更替,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顺着夏商周一直数到清代。教室里弥漫着惭愧的气氛。李晓风竟然说道:“虽然感到很悲哀,但不怪同学们,主要是我们教学体制的问题。”  从那儿开始,班上的“小耳朵”们开始转向李晓风这个音量并不高的“麦克风”。  这一听不要紧,竟然会上瘾。  人大附中毕业生、北大历史系学生郭欣韵,曾是李晓风的忠实“粉丝”。她形容说:“只听一两节课,你也许体会不出李老师的魅力,但时间一长,你便会上瘾,就是觉得李老师的课讲得好。”  李晓风讲课,形式上非常传统,比如,基本上一直站在讲台上,偶

5、尔板书几个字,放放PPT;比如,以讲为主,偶尔提一两个问题,很多时候还是自问自答;比如,基本上没有什么表情,厚厚的眼袋,把眼睛挤得很小,甚至不容易发现他的眼神。语调极其平淡,不注意的话,很多“要旨”一溜烟就跑了。  让学生上瘾的,是他嘴里讲出来的“历史”。  他讲历史,总是“有根有据”。讲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教材上只有很简单的“积贫积弱”四个字,他会列出之前宋代几个皇帝财政支出的情况(赤字)以及每一年中央禁军人数的增长,还有不同朝代官员所占的比例,三项数据,冗官冗兵冗费,一目了然,哪里还需要解释? 

6、 他讲历史,总是“新知频出”。教材中,“第二国际”极少提及,他却给介绍了一大通,因为“对20世纪政治的影响比第一国际大得多”。比如,现在的“八小时工作制”、“五一劳动节”,都属于第二国际的主张。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实际上也是源起于第二国际时期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为帮助学生认识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他还会讲到经济学上的“利益点滴下渗”原理,让学生大开眼界。  自然,他的课也充满了笑点,常常笑倒一大片,自己却不笑。他的笑话,绝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而彻头彻尾地属于历史。学生中流传最广的,一句是:“

7、《资政新篇》写的不是文字,是寂寞。”另一句是:“匪夷所思,原来是土匪和外国人才会这么想。”  对于这些逗笑的话,李晓风自己却不以为然。“逗乐,就是个调剂。”他说,“学生喜欢我的课,我觉得思考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李晓风其实很认真地分析过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历史。  “很大一部分教师讲课就是重复教材,在历史事实上没有补充,在观点上没有辨析。对学生的唯一要求是‘理解’教材。‘理解’的含义首先是记忆所谓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打消对教材观点和史实的独立思考,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被动接受,在学生心目中树

8、立起一种权威形象。  “只能以教材中的价值判断为唯一正确的观点,甚至以教材所涉及的历史现象为全部的历史现象,学生不可能有任何主动思考历史问题的条件,也就无法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所以,补充新知是李晓风经常干的事。有了这个作铺垫,思考空间就完全打开了。  比如,给学生一幅同时画有战国时期和汉武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地图,请学生分析战国秦汉时期农牧业分界线向北推移的原因,涉及政治、社会及自然因素。接着,又请学生思考农牧业分界线向北推移的影响。问题一出,学生立刻兴趣盎然。思考中,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