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52569
大小:330.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20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洋思中学2015届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洋思中学2015届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来源:Z#xx#k.Com]A.铜丝做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C.活性炭用于除异味D.焦炭用于炼铁2.(1分)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小麦酿酒B.苹果腐烂C.石油分馏D.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3.(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4.(1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CO2验满C.过滤D.加热液体5.(1分)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向pH试纸上滴入氯化钠溶液,试纸变红B.块状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中,持续产生气泡C.向Cu(OH)2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6.(1分)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成功的是()A.用食盐水除水瓶中的水垢B.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D.用点燃的方法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7.(1分)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B.硫原子的质量为32.07gC.硫属于金属元素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8.(1分)下列推理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蔗糖、葡萄糖等有甜味,则糖类物质都有甜味[来源:Z§xx§k.Com]B.鸡蛋清中加入某盐溶液,有固体析出,蛋白质不一定变性C.溶液中析出晶体时,溶质减少,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某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味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9.(1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B.t1℃时,甲、丙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原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D.原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多 10.(1分)小瑾同学用图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和丙,不包含丁,下列关系错误的是()甲乙丙丁A碱烧碱氢氧化钾纯碱B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溶液糖水生理盐水泥浆D化石燃料石油煤酒精A.AB.BC.CD.D二、选择题: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1.(2分)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27.6%D.丁酸乙酯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6:12:212.(2分)下列归纳有错误内容的组别是()A.解释说明B.人体健康①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②O2、C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结构不同①缺锌易使幼儿患侏儒症②人体所需维生素量不多,但不能缺少C.中和反应D.方程式表示所述内容①在酸碱中和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能判断是否完全反应②在NaOH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温度升高,可检验中和反应是否放热①酸雨形成CO2+H2O═H2CO3②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A.AB.BC.CD.D13.(2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氧化物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4.(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B.MgCl2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C.Na2CO3溶液、Ca(OH)2溶液、盐酸、BaCl2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D.分离二氧化锰、氯化钾混合物,经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可得纯净的氯化钾15.(2分)将某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B.a至d段硫酸钠质量不断增大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D.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三、非选择题(共40分)16.(7分)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增强或增加食品的味道.食醋是一种能增强食品酸味的调味剂,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醋酸(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物.(2)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填离子符号).某同学想测定白醋的酸碱度,可选用(填序号)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C.pH试纸(3)食醋的酸味能促进人体胃酸的分泌,胃酸的成分是(填化学式).(4)食醋能软化鱼骨和鸡蛋壳,原因是醋酸能与(填化学式)反应.不小心将食醋滴到小苏打粉末中,产生大量气泡.小苏打的化学式是.(5)若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应用水冲洗后,再用食醋清洗.清洗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7.(9分)甲、乙、丙、丁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是四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部分反应条件略去.(1)若甲为红棕色物质,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甲的化学式,则乙物质不可能是:.(填序号)A.酸B.碱C.氧化物D.单质请写出工业上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2)若甲和丁为单质,乙、丙为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反应,请写出符合要求化学方程式.(任写符合要求的一个反应即可).(3)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甲与丙属于同一类型的物质,甲是常用的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则甲的俗名是,则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4)若甲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的名称是,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8.(9分)请根据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的名称:①.(2)要纠正A装置中的错误,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3)当实验室中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仪器①的作用是(写一点即可).(4)用装置C制取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5)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则制取并收集甲烷,应从改正后的图A~F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收集装置是(填序号).(6)若用如图2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端导入(选填“a”或“b”).19.(8分)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步骤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性;步骤2: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步骤3: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选填答案: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碳酸钠溶液)【实验猜想】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①NaClNa2CO3;②NaClCaCl2和NaOH;③NaClNa2CO3和NaOH;④…【实验验证】(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猜想③成立【反思评价】有同学提出CaCl2溶液改为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则证明猜想③成立.小刚同学认为不正确,其理由是:. 20.(7分)课外探究小组对实验教师提供的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NaCl、Na2SO4、Na2CO3和NaNO3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且每步实验中均加入足量的试剂,至充分反应.实验过程、现象如图:请分析实验过程并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中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硝酸的原因是;(2)滴加Ba(NO3)2的目的是;(3)通过计算推断:原白色固体的成分为.(简单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洋思中学2015届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做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C.活性炭用于除异味D.焦炭用于炼铁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故只有判断出该用途与哪种性质相关即可完成解答.解答:解:A、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升华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利用该性质可以用来除去异味,而物质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D、焦炭用于炼,是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来源:学#科#网]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2.(1分)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小麦酿酒B.苹果腐烂C.石油分馏D.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小麦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考点:生铁和钢;金属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燃烧的条件(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C、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加热条件下也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关键是掌握: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解答:解:A、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它们的含碳量不同,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含碳量降低,因此百炼成钢属于化学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指的是只要下功夫,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B、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物质燃烧必须具有可燃性(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增加可燃物;C、因为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所以我们常说“真金不怕火炼”. D、“满架蔷薇一院香”,花香四溢是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故选:D.点评:成语和古诗词是我们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许多都蕴含着化学原理,了解成语和古诗词的含义、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来源:Zxxk.Com]4.(1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CO2验满C.[来源:学+科+网Z+X+X+K]过滤D.加热液体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来源:学科网ZXXK]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5.(1分)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向pH试纸上滴入氯化钠溶液,试纸变红B.块状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中,持续产生气泡C.向Cu(OH)2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PH试纸遇中性溶液不变色;B、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是微溶的.C、Cu(OH)2不溶于水,故溶液中没有氢氧根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D、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判断;解答:解:A、向广泛pH试纸上滴入氯化钠溶液,试纸不变色.故选项错误;B、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溶液中,刚开始产生气泡,慢慢会停止生成气泡.描述错误.C、Cu(OH)2不溶于水,故溶液中没有氢氧根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描述错误.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描述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溶液颜色、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6.(1分)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成功的是()A.用食盐水除水瓶中的水垢B.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D.用点燃的方法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硬水与软水;盐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塑料及其应用.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食盐和水垢不能反应,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具有导电性,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等,聚氯乙烯燃烧会产生刺激性的气味.解答:解: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它们都不和氯化钠反应,故此实验不能成功;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故可以用铅笔芯代替石墨实验导电性,故实验能够成功; C、向等量的两种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可以鉴别,故实验能够成功;D、聚氯乙烯燃烧会产生刺激性的气味,聚乙烯灼烧时没有这种气味,可以鉴别,故实验能够成功;故选项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多种物质的性质,通过家庭小实验把它们联系起来,综合性比较强,知识点的跨度也比较大.7.(1分)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B.硫原子的质量为32.07gC.硫属于金属元素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判断;C、根据元素的名称分析;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判断.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分析;解答:解:A、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故A正确;B、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7,单位是“1”,不是“g”,故B错误;C、硫元素的名称中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得到去电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较为简单,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1分)下列推理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蔗糖、葡萄糖等有甜味,则糖类物质都有甜味B.鸡蛋清中加入某盐溶液,有固体析出,蛋白质不一定变性C.溶液中析出晶体时,溶质减少,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某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味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铵态氮肥的检验;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糖类物质的性质判断;B、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氯化钠溶液能使蛋白质盐析; C、有晶体析出说明是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D、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味味,该化肥不一定不是氮肥.解答:解:A、糖类物质不一定有甜味,有甜味的也不一定是糖,如淀粉,故错误;B、蛋白质在氯化钠溶液中发生盐析,在硫酸铜溶液中变性,故正确;C、当某物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因为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就不变,溶液中有晶体,剩下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D、尿素和硝酸盐加熟石灰研磨就没有氨味,但是它们也是氮肥,故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糖类物质、蛋白质的性质、晶体的析出、氮肥等知识,难度不大,但需要细心考虑.9.(1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B.t1℃时,甲、丙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原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D.原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多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B、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D、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多少.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错误;B、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若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错误;C、原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甲乙析出晶体,为饱和溶液,丙无溶质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D、不知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判断降温析出晶体的质量多少,故错误;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的相关知识,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0.(1分)小瑾同学用图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和丙,不包含丁,下列关系错误的是()甲乙丙丁A碱烧碱氢氧化钾纯碱B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溶液糖水生理盐水泥浆D化石燃料石油煤酒精A.AB.BC.CD.D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概念关系型.分析:根据甲包含乙和丙,不包丁,可知在不同的分类依据下,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应抓住物质分类的依据,利用物质的组成或性质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烧碱、氢氧化钠都属于碱,但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糖水、生理盐水都是一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而泥浆不属于溶液,则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石油、煤属于化石燃料,而酒精属于可再生资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学生应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能根据要求的分类依据对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二、选择题: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1.(2分)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27.6%D.丁酸乙酯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6:12: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丁酸乙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丁酸乙酯是由丁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丁酸乙酯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2=116,故选项说法正确.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2.1%,故选项说法错误.D、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2)=18:3: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2分)下列归纳有错误内容的组别是()A.解释说明B.人体健康①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②O2、C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结构不同①缺锌易使幼儿患侏儒症②人体所需维生素量不多,但不能缺少C.中和反应D.方程式表示所述内容①在酸碱中和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能判断是否完全反应②在NaOH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温度升高,可检验中和反应是否放热①酸雨形成CO2+H2O═H2CO3②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A.AB.BC.CD.D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B、根据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缺乏症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判断酸碱中和反应恰好完成的方法来分析解答;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热进行解答;D、二氧化硫与氮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硝酸,溶液呈酸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①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O2、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故A正确; B、①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得侏儒症;②人体所需维生素量不多,但不能缺少,故B正确;C、①可先向稀盐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当看到溶液恰好变成紫色时,说明恰好完全中和;②氢氧化钠固体又称“火碱”、“苛性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就没法确定放出的热量是中和反应放出的,还是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出的.故C错误;D、①二氧化硫与氮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硝酸,溶液呈酸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S02+2H20+02=2H2S04;②氢氧化铝属于碱,盐酸属于酸,酸和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l(OH)3+3HCl=AlCl3+3H2O,故D错误.故选CD.点评:解答时要注意对题目的准确理解,解答时可以注意是否有解题的技巧,另外就是平时学习中多归纳总结,对比和联想,这样更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13.(2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氧化物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单质的含义进行解答;B、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即可;C、根据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进行解答;D、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解答:解:A、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正确;B、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其产物中一定有盐生成,但由盐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2Na+Cl22NaCl属于化合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错误;C、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就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是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还有原子和离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类推法的应用,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4.(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B.MgCl2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来源:学.科.网] C.Na2CO3溶液、Ca(OH)2溶液、盐酸、BaCl2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D.分离二氧化锰、氯化钾混合物,经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可得纯净的氯化钾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行解答;B、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C、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D、根据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分析步骤.解答:解:A、一氧化碳虽然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是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故错误;B、四种溶液中,CuSO4溶液呈蓝色,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把CuSO4溶液与另外三种溶液混合,出现蓝色沉淀的溶液为NaOH溶液;再把剩余的两种溶液滴加到产生的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溶解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MgCl2溶液;或把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已知试剂鉴别出氯化镁和稀硫酸也可,因此可以一一鉴别出来,故正确;C、四种溶液两两混合,能够产生沉淀和气体的是碳酸钠,和碳酸钠混合产生气体的是盐酸,但无法鉴别氢氧化钙和氯化钡,故错误;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经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可得纯净的二氧化锰,而要得到氯化钾需要经过蒸发,故错误;故选项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物质的除杂和鉴别、分离等,综合性较强,在分析鉴别题时要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两两混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鉴别.15.(2分)将某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B.a至d段硫酸钠质量不断增大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D.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在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在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A、a至b段是氢氧化钠中和硫酸,没有蓝色沉淀生成,故说法错误;B、a至c段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c到d端硫酸钠质量不再增加,故说法错误;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氢氧化钠增多,碱性变大,pH变大,故说法错误;D、c点时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溶质种类最少,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反应的反应原理和相关物质的定量反应关系,难度不大三、非选择题(共40分)16.(7分)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增强或增加食品的味道.食醋是一种能增强食品酸味的调味剂,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醋酸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物.(2)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H+(填离子符号).某同学想测定白醋的酸碱度,可选用C(填序号)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C.pH试纸(3)食醋的酸味能促进人体胃酸的分泌,胃酸的成分是HCl(填化学式).(4)食醋能软化鱼骨和鸡蛋壳,原因是醋酸能与CaCO3(填化学式)反应.不小心将食醋滴到小苏打粉末中,产生大量气泡.小苏打的化学式是NaHCO3.(5)若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应用水冲洗后,再用食醋清洗.清洗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考点: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酸的性质和酸的组成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醋酸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填:属于.(2)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H+.要测定白醋的酸碱度,可选用pH试纸,故填:H+,C;(3)胃酸的成分是盐酸,故填:HCl.(4)食醋能软化鱼骨和鸡蛋壳,原因是醋酸能与鱼骨或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故填:CaCO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故填:NaHCO3.(5)醋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故填:CH3COOH+NaOH=CH3COONa+H2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酸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7.(9分)甲、乙、丙、丁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是四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若甲为红棕色物质,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甲的化学式Fe2O3,则乙物质不可能是:B.(填序号)A.酸B.碱C.氧化物D.单质请写出工业上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2)若甲和丁为单质,乙、丙为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请写出符合要求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任写符合要求的一个反应即可).(3)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甲与丙属于同一类型的物质,甲是常用的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则甲的俗名是熟石灰,则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Ca(OH)2+Na2CO3═CaCO3↓+2NaOH.(4)若甲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的名称是甲烷,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星盒子进行分析解答,甲是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则甲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解答;甲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是熟石灰氢氧化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据此解答.解答:解:(1)甲为红棕色物质,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甲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酸反应、能与一氧化碳反应,能与碳或氢气单质反应,故乙不可能是碱,故填:Fe2O3,B,Fe2O3+3CO2Fe+3CO2;(2)甲和丁为单质,乙、丙为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可以是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故填:置换,Fe+CuSO4=FeSO4+Cu;(3)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甲与丙属于同一类型的物质,甲是常用的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则甲是氢氧化钙,丙可以是氢氧化钠,可以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熟石灰,Ca(OH)2+Na2CO3═CaCO3↓+2NaOH;(4)甲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甲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甲烷,CH4+2O2CO2+2H2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18.(9分)请根据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的名称:①分液漏斗.(2)要纠正A装置中的错误,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a.(3)当实验室中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仪器①的作用是向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写一点即可).(4)用装置C制取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5)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则制取并收集甲烷,应从改正后的图A~F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收集装置是D或F(填序号).(6)若用如图2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导入(选填“a”或“b”).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a旋钮可以调节试管口的倾斜度;(3)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4)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装置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5)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6)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解答:解:(1)①是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故填:分液漏斗.(2)要纠正A装置中的错误,应调节图中的a旋钮.故填:a. (3)当实验室中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仪器①的作用是:向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控制反应速率等.故填:向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4)用装置C制取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5)实验室用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甲烷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F装置收集.故填:A;D或F.(6)若用如图2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a端导入.故填: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反应表达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19.(8分)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步骤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碱性;步骤2: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步骤3: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A.(选填答案: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碳酸钠溶液)【实验猜想】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①NaClNa2CO3;②NaClCaCl2和NaOH;③NaClNa2CO3和NaOH;④…【实验验证】(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红色不消失猜想③成立【反思评价】有同学提出CaCl2溶液改为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则证明猜想③成立.小刚同学认为不正确,其理由是:无法证明氢氧化钠存在.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碳酸盐遇酸化气;碳酸钠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步骤1、酚酞在碳酸钠溶液中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填:碱; 步骤3、根据步骤2,当倒入同一只烧杯中时有气泡产生,且有白色沉淀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盐酸,故填:A;实验猜想:若猜想③成立,则溶液中的溶质需要证明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以取滤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则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而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由于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溶液仍然呈红色,故填: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来源:学科网]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红色不消失猜想③成立反思评价:若改为盐酸,只能证明碳酸钠的存在,无法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故填:无法证明氢氧化钠存在.[来源:学&科&网]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溶液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20.(7分)课外探究小组对实验教师提供的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NaCl、Na2SO4、Na2CO3和NaNO3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且每步实验中均加入足量的试剂,至充分反应.实验过程、现象如图:请分析实验过程并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中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硝酸的原因是防止稀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对判断是否含有NaCl造成干扰;(2)滴加Ba(NO3)2的目的是检验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Na2SO4;(3)通过计算推断:原白色固体的成分为NaCl:0.585g、NaNO3:0.415g.(简单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实验推断题.分析:(1)根据盐酸中的氯离子也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会对氯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进行分析;(2)根据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酸会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钡离子会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3)根据硝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硝酸钡会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然后结合题中的数据和化学方程式分析混合物的成分.解答:解:(1)通过转换图中所加的试剂可以看出,加入硝酸银是为了检验氯化钠的存在,用盐酸代替硝酸,会引入氯离子,对氯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实验中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硝酸的原因是:防止稀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对判断是否含有NaCl造成干扰; (2)加入硝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碳酸钠,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钡离子会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滴加Ba(NO3)2的目的是:检验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Na2SO4;(3)加入硝酸没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碳酸钠,加入硝酸钡无沉淀产生,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硫酸钠,题中的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含有硝酸钠,加入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1.435克,可以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然后再判断是否含有硝酸钠,原白色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为x.NaCl+AgNO3═AgCl↓+NaNO3.58.5143.5x1.435g=x=0.585g故原白色固体中还含有NaNO3,其质量为:1g﹣0.585g=0.415g.故答案为:(1)防止稀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对判断是否含有NaCl造成干扰;(2)检验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Na2SO4;(3)NaCl:0.585g、NaNO3:0.415g.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发生的反应,然后结合题中的现象和数据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