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诚 学校文化的人文精神

毕诚 学校文化的人文精神

ID:37074360

大小:10.46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5-11

毕诚 学校文化的人文精神_第1页
毕诚 学校文化的人文精神_第2页
毕诚 学校文化的人文精神_第3页
毕诚 学校文化的人文精神_第4页
毕诚 学校文化的人文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诚 学校文化的人文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毕诚主要内容什么是文化中国文化本义学校文化的基本特征认识人文精神价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学校文化中的地位关于学校文化建设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实践积累的智慧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积淀物。人类借助文化的的特有作用改变环境,改变自己的生存发展和行为方式。1.关于文化的定义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许多社会学家和

2、人类学家都下过定义,曾作过统计:自1871—1951年80年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条之多。如今已经高达200多种说法。2.狭义“文化”早期经典界说人类学的鼻祖泰勒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而努力的总成绩。3.文化的基本定义广义文化:主要是一个群体(国家、民族、企业、学校或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狭义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

3、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4.文化的特性文化的基本特性:1.以人为本——生命态度的价值取向2.民族特征——生成发展于不同民族3.温故知新——实现创新的基本途径4.化民成俗——精神渗透的普遍方式5.超越时空——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6.价值多元——民族生存的多元表达二、中国文化本义中国文化是基于华夏文明要素不断发展、传承、嬗变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结果,是滋养、教化、凝聚、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传统文化的家为本、孝为先、重

4、民本、讲仁义、倡忠勇、守诚信、崇简朴、尚和合、求大同的处世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者使命,影响了世世代代,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统一的文化血脉。1.中国“文化”词源“文化”一词在汉语系统中早已存在,“文”和“化”都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基于本义和引申义,认识中国文化的内涵、性质与特征。2.“文”的本义与引申义“文”的本义原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

5、文。”《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1)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尚书·序》所载伏曦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它与“质”、“实”对称,所以《尚书·舜典》疏曰“经纬天地曰文”,《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延伸出美、善、德行之义,《礼记·乐记》“礼减两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尚书·大禹谟》所谓“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3.“化”的本义与引申义“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庄子·逍

6、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化”是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又引申为改过迁善之义,也就是“以文教化”,即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4.“文化”意义中国的“文化”一词,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是指天道自然规律。即指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阴晴圆缺、山川湖海以及天地位育、万物进化、四时更替的基本规律。“人文”

7、是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复杂关系网络,构建社会伦理和政治秩序的是人性发展规律。“天人合一”的文化观: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其所当止。5.文化作用西汉以降,“文”与“化”合成一个整词,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化”作为动词,包括认识改造自然、认识改造社会,改造人的“质朴”、“野蛮”本性或风俗。汉代以后“文化”更多地被理解为“以文教化”,是实现思想

8、统一、伦理规范、制度建设、移风易俗的精神建设过程与结果。“以文教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义,是孕育中国人文精神命脉的本源,也是中华民族维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