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70860
大小:180.1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3
《《出师表》(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出师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
2、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用情服务教育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1.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诸葛亮的三条建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并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教学难点】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课前准备◆影视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陆游对诸
3、葛亮撰写的《出师表》的赞扬。文天祥也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这篇表文为何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拳拳报恩意,殷殷老臣心。”相信表文中那情挚生动的话语,精辟透彻的道理,不仅警醒一世当朝者,也是所有人的处世通言。请随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感知1.作者链接。诸葛亮(181─234),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
4、作是《出师表》。2.背景链接。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用心用情服务教育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3.文体链接。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
5、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4.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崩殂(cú) 疲弊(bì) 陛下(bì)恢弘(hóng)妄自菲薄(fěibó)以塞忠谏之路也(sè) 驽钝(nú)陟罚臧否(zhìzāngpǐ) 裨补阙漏(bìquē)郭攸之(yōu)费祎(yī)行阵和睦(háng)长史(zhǎng)猥自(wěi)夙夜忧叹(sù)以彰其咎(jiù)咨诹(zōu)以遗陛下(wèi)斟酌损益(zhēnzhuó)5.听课文朗诵录音,划出重点段的朗读的停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6、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6.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2)师指名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指出有误的地方。(3)齐读课文。(4)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读熟课文。三、理解文意(1)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7、用心用情服务教育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4)根据课下注释和质疑所得,疏通文意。四、文言知识总结(1)一词多义。遗:①深追先帝遗诏(动词,指死去的人留下的)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给予)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②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效:①恐托付不效(动词,奏效、实现)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以: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目的,用来)②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③以伤先帝之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