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52533
大小:82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0
《《废墟的召唤》课件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废墟的召唤宗璞1.运用上节课学过的阅读分析文章的方法,分析本课。2.理解本课主题,掌握作者的写法。教学目标作者简介宗璞,现代女作家。1928年7月生于北京。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列入1986年国际名人录和国际著名作家名人录。主要作品有:《弦上的梦》、《三生石》、《丁香结》。其中《三生石》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本文创作于1979年岁末,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召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因而,本篇的主旨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号召每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潮流
2、之中。写作背景远瀛(yíng)甲胄(zhòu)充塞(sè)碣(jié)石嗫(niè)嚅(rú)迤逦(yǐlǐ)窸窣(xīsū)生词学习奇耻大辱:难以想象的极大的耻辱。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昂扬。嗫嚅: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迤逦:曲折连绵。词语解释雨果笔下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宗璞笔下的圆明园是怎样的?结构梳理一(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露出作者面对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二(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
3、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三(11-19段):作者通过与“年轻人”的对话,有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面向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四(20-22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1.阅读第一段景色描写,给我们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指出其作用?明确:第一段描绘了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为全文奠定了基调,总领全文。阅读文章第四段回答以下问题联系上下文,作者面对废墟,为什么先是“欣然”,后却“怅然”?明确:欣然是“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规律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指自己始终没有忘记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怅然”是这历史的沉重和凝固。阅读文章第14段这段对废墟的描写有何特点?哪些词
4、语写出了落下的美丽娇艳?怎样理解这些词语?明确:这些景物的描写反衬出废墟的荒凉和清冷,不仅是逼真形象的描绘,也传达了作者改变现状的迫切情感,寄托着他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谢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