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万龙二桥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广州市万龙二桥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ID:36709752

大小:6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广州市万龙二桥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1页
广州市万龙二桥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2页
广州市万龙二桥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3页
广州市万龙二桥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4页
广州市万龙二桥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州市万龙二桥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附件二:《广州市万龙二桥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万龙二桥桥梁全长约1.6km,设计宽度21~28m,双向四车道。全桥设置10道伸缩缝,位于海域中的桥长约850m。规划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为40m/h。主桥通航孔采用两孔单向通航,单孔通航净宽110m。通航孔净空高度22m,设计最高通航水位+7.5m,满足通航要求。主桥为(89+2×165+89)m“V”形墩连续刚构,上部结构利用挂篮双伸臂对称悬浇施工;水中引桥采用41m、38m跨度作为基本跨度,陆地引桥采用30m跨度

2、作为基本跨度,为避开三民岛岸的防洪大堤,三民岛侧水中引桥采用38m跨径,引桥上部结构采用移动模架法施工。全桥共布置37个桥墩,常水位情况下水中共有12个墩,其中主桥桥墩5个,引桥墩7个。万龙二桥跨海桥梁用海工程使用海域总面积为5.6136公顷。项目总投资为2.86亿,其中主桥投资1.38亿元,引桥投资1.48亿元。本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施工期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过程中钻孔清孔抽吸钻渣环节,主要污染物为悬浮泥沙。经计算可得,水上施工桥梁钻孔灌注桩钻渣产生量为9198.15m3,该部分

3、钻渣拟做倾倒处理。桩基正常施工过程,钻渣及悬浮物泥沙的泄漏量非常少,泥浆也做到循环利用,有效回收,不外排入海;(2)营运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桥面雨水,桥面雨水含有了少量石油类、悬浮物等污染物,在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根据施工设计,万龙二桥桥面雨污水不直接排入洪奇沥水道中。主桥与引桥分别采用顺桥和集中排水的方式泄水,将桥面雨污水引出洪奇沥水道以外集中处理,对洪奇沥水道的海洋水质环境也基本没有影响。此外,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船舶的含油污水和生活垃圾也会对海洋环境产生污染。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量为3

4、1.5m3/d(以每人排污量0.315m3/d计),依据项目的设计方案,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或者外运做肥料用。机舱油污水按照船舶管理规定,要定期由相关部门进行回收到规定的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施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00kg/d,生活垃圾按规定应及时收集进行有效处理。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水质状况根据2008年8月的调查结果分析,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汞、砷、锌、镉、铅、铜和挥发性酚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规定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没有超标样品;pH、溶解氧、活性

5、磷酸盐、无机氮和表层油类含量超标率分别为9%、1%、3%、99%和3%。pH、溶解氧、活性磷酸盐和表层油类超标程度较低,对水质功能影响较小。无机氮超标程度较高,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由冲淡水携带的陆源污染物是导致无机氮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2)沉积物质量状况根据2008年8月的调查结果分析,海区断面及大面站表层沉积物颗粒较细(除中部DM8-26站较粗外),成份主要为粘土和粉砂。断面及大面站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铬和油类含量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没有超标样品;硫化物、汞、铜、铅、镉、锌和砷超标

6、率分别为14%、14%、43%、29%、43%、43%和29%,超标倍数多数较低,以镉超标倍数较高。根据2008年9月的调查结果分析,低潮带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铬和油类含量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没有超标样品;汞、铜、铅、镉、锌和砷超标率分别为60%、100%、100%、60%、100%和60%,汞、铜、铅和锌的超标倍数较低,镉和砷的超标倍数较高。(3)生物环境状况调查海区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为1.72mg/m3~27.5mg/m3,平均值为7.36mg/m3,小潮期平均含量高于大潮

7、期。调查海区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为23mg·C/(m2·d)~488mg·C/(m2·d),平均值为106mg·C/(m2·d),水体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小潮期初级生产力高于大潮期。浮游植物方面,调查区浮游植物种类共记录到3大类26属47种,出现较多的属为直链藻属。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有格孔单突盘星藻、颗粒直链藻、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大颤藻和变异直链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2.72,均匀度为0.67。浮游动物共分析鉴定出有8大类9属10种,桡足类最多,主要优势种仅为鸟喙尖头溞。湿重生物量平均为14.63

8、mg/m3。多样性在2左右,种间个体数差异大,数量分布不均匀,种类丰度低,数量集中于优势种,指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不稳定。大型底栖生物共鉴定出底栖生物5大门类24种,其中脊索动物和软体动物最多;优势种为肉球近方蟹、锯齿长臂虾、泥蛤、帘蛤和纽虫;平均生物量为19.0g/m2;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均较低。潮间带共检出底栖生物6门15种,软体动物最多,饼干镜蛤大量出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平均值分别是114.1g/m2和39个/m2。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本海区近海底栖贝类受污染程度较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