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策略论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策略论

ID:366670

大小:2.20 MB

页数:267页

时间:2017-07-29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策略论_第1页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策略论_第2页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策略论_第3页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策略论_第4页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策略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策略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和培训研究丛书新课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论骆北刚李蕾编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资助267总主编黎新平丛书编委宋守荣牛春仙高锦丽郝战峰陈荣泉许兰平刘静商云霞魏宏君罗才良刘兆德刘凤峨叶春丽李琳陈彩霞主编骆北刚李蕾副主编陈荣泉黄军利魏宏君编者(按照音序)陈荣泉黄军利李蕾骆北刚王景辉魏宏君267前言2001年,新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四个省区进行实验,经过多年的初期实施和经验探索,目前,初中、高中新课程都已经全面实施并进入深化阶段。新课程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为新课

2、程课堂教学的实施提出了挑战,更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增强提供了机遇。本册书的编写基于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现状和教师的需求,旨在为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教学策略层面的支持,使得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者——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方面获得借鉴、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最终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本书适用于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职中学英语教师、中学英语教研员阅读。本书包括九章内容,第一章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的特征;第二章中学英语教学因素分析策略;第三章英语教学计划制定策略;第四章英语课程教案设计策略;第五章英语课堂

3、教学策略;第六章英语作业设计策略;第七章英语教学反思策略;第八章英语教师听评课策略;第九章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策略。全书由新疆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发展共同体项目组编写,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由骆北刚编写,第五章、第六章由黄军利编写,第七章由王景辉、陈荣泉编写,第八章、第九章由李蕾、魏宏君编写。全书内容由骆北刚设计,由石河子市教育局教研室王景辉初审,李蕾负责一稿校对。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兵团教育局黎新平局长、兵团师资培训处宋守荣处长、牛春仙主任,以及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陈荣泉院长、许兰平书记、李琳及凌建侯副院长以及高锦丽、张洪钧、

4、牛乃瑞和徐福宾等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关心支持。书中案例均来自新疆兵团各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师以及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2007级学生,在此对于他们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著者均为首度进行书籍编撰,专业领域之学还不能谓深,书中难免有疏漏甚至谬误之处,衷心恳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并予以指正为盼。编者2010年2月12日267新课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论第一章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的特征一、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二、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特征第二章中学英语教学因素分析策略一、学生分析策略二、教师分析策略三、教材分析策略第三章英语教学计划的制定策

5、略一、教学计划的作用和分类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案例第四章英语课程教案设计策略一、课程教案的内容二、课程教案的设计策略第五章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一、导入策略二、组织策略三、提问策略四、反馈策略五、形成性评价策略第六章英语作业设计策略一、作业的分类二、作业设计原则三、作业设计案例第七章英语教学反思策略一、教学反思的含义二、教学反思的内容三、教学反思案例267第八章英语教师听评课策略一、听课的概念和目的二、听课的作用三、听课的类型四、听课的策略五、评课的策略第九章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策略一、行动研究的概念二、行动研究的特点三、行动研究的种类四、行动研究的案

6、例267第一章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的特征【主要内容】本章从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现状、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区别出发,探讨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着重阐述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体验性、情感性、生命性和生活性。【学习目标】理解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理解并体会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形成对新课程教学的个人理解;体验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实施的方法;【关键词】新课程体验性情感性生命性生活性267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2011年,《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经过将近十年的实施和修订

7、,正式定稿。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制等方面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传统课程观念向现代课程观念的转变上。这种变化首先是课程理论基础的转向。传统的预设性的、教师中心的以及社会本位的控制性课程转向为生成性的、学生为中心的以及学生本位的理解性课程。其次是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向,传统的知识本位价值取向课程转向为学科本位、社会本位和学习者本位相互融合的课程价值取向。再次,课程实施主体的转向,传统的学科专家主导的教学资源开发模式向学科专家、教师共同实施课程资

8、源开发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程实施模式转向为教师指导、学生主体或者课程中“师生对话、理解”的课程实施模式;传统的关注课程目标达成度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向关注学生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