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植树问题

点评植树问题

ID:36347116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9

点评植树问题_第1页
点评植树问题_第2页
点评植树问题_第3页
点评植树问题_第4页
点评植树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点评植树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点评《植树问题》李祥芳《2011年版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下面呢?我就以邓老师今天上的这节课为例谈谈我们对这段话的理解和一些不成熟的做法:《植树问题》这个内容是人教版教材进行调整的一个内容,去年的教材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学年调整到了五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从教材内容调整来看,这个内容的教学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我们的设计是大胆的将3个例题的内容容纳为一个整体一节课进行,今天老师们听了这节课,相信是可行的。老师们就会想,本来就有难度,设

2、计时还这样不是更难了,这就源于我们学校领导一直立志于要求教师们深钻教材,用好教材,并且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那么我们平时钻研教材都做到了那些方面呢?1、数学的视角2、教的视角3、学的视角4、生活的视角5、研究的视角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数学教材,把其承载的数学知识提取出来,还原为学术形态,掌握其精髓,把握其本质,理解其内涵,这样才能把一节课备好,才能上好!而今天这节课呢!首先我们从数学的视角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数学专业知识是数学教材的骨架,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材的灵魂,从数学学科视角挖掘教材是首要的,也是必需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前我们准备了一个数学游戏,比较物体的多少

3、,大家都觉得比较物体的多少,一年级就学过了,用在这里是不是多余呢,其实啊!就是这个比较物体的多少的方法将我们本节课的内容简单化了。老师借助比较物体多少时用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活动1、活动2、活动3、活动4这四个活动,让孩子们体会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很简便。活动1:因为苹果和梨是“一一对应”,孩子们很快就比较出物体的多少了。活动2:第一步是很凌乱的一些铅笔和小刀的比较,学生在3秒内比较是很困难的,因此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当学生数一数后有了统一的结果后,再与活动1进行对比,让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一对应”比较物体的简便性。活动3和活动4:就是学生进一步利用“一一对

4、应”的数学方法进行比较,重点是怎么“一一对应”(一支铅笔对应一把小刀)。这里的活动2、3、4就是新课教学中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情况的影子。正因为我们借助游戏的“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贯穿于整个课堂,也就是用了儿时学习的方法解决了今天的植树问题。这个地方的设计意图是:老师利用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启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从而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相信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植树问题“一一对应”的三幅图。两端都栽,棵数比间隔数多1;只有一端栽,棵数等于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棵数比间隔数少1。这样“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在植树问题中恰到好处的得到了应用。因此我们大

5、胆的将三个例题一节课上完。钻研教材的第二个方面:从教与学的视角大胆尝试。第一个尝试就是师生共同分析题意后,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列式解决。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一是第二次启动学生的原有认知;二是让孩子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孩子们的认知冲突出来了,那就是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不同,产生了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的必要性,自然过渡到探究活动环节。第二个尝试就是让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用画图的方式探究在路的一侧两端种树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得到了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我收集了部分孩子们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还体现了本课的第二个数学思想,那就是

6、学生自己潜意识的运用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老师只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咦!我们刚才得到的是200个间隔,你们怎么才画几个间隔啊,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很复杂的问题,此时我们可以将大数目变成小数目进行研究,同样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这就是我们数学里的一种思想——化繁为简。这里的设计意图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钻研教材的第三个方面:就是从生活的视角钻研教材学习了植树问题,是不是就只能解决植树问题呢?引出生活中很多与植树问题有关的问题。学生此时已经能够将它们很快的与植树问题联系起来

7、。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迎刃而解了。钻研教材的第四个方面:就是从研究的视角钻研教材教师要拥有研究者的视角,在这里特指课后反思,就如我们今天的这节课,三节课的内容为什么可以一节课来完成,依赖什么来教学?我们通过多次磨课,再通过教学实践,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反思,教学还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学习的困难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否合适,哪些方法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这样的思考,完善了这节课的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